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蝶恋花》词调是唐宋词史上流传范围最广泛、时间最久远的少数词调之一。它最早产生在盛唐,经晚唐发展后,于两宋达到全盛。对唐宋《蝶恋花》词进行研究,对构建《蝶恋花》词史乃至中国分调词史都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以《蝶恋花》调统率词作,以唐宋《蝶恋花》词研究为重心。《蝶恋花》调名取自前人诗句,唐宋时期虽有定体但变体众多,是格律谨严的调体;句式以七言为主,兼有四言、五言,“诗化”倾向明显;声情特征为“悲怆怨慕”和“缠绵悱恻”,较少涉及“慷慨激昂”;在用韵上,多仄声韵,是用韵非常密的词调。唐五代是《蝶恋花》调的萌芽期,参与创作的词人较少且作品数量不多;北宋是其蓬勃发展期,作家队伍扩大且多名篇佳作;南宋是其成熟鼎盛期,参与创作的词人和作品数量显著上升,但总体艺术成就不如北宋。唐宋《蝶恋花》词的题材以相思恋情和感时伤怀为主,而南宋时期吟咏风物和交游唱和词占有较大比重;其功能包括音乐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社交功能和抒情言志功能五类;文化意蕴表现在士大夫雅文化、伦理文化、民俗文化、隐逸文化和宗教文化五个方面。在抒情方式上,《蝶恋花》词以曲笔抒情为主,少直抒胸臆;在审美意蕴方面,呈现出整饬中富有变化的调体特征,风格纷繁复杂;修辞方法上,借用古诗名句,精选优美意象,大量使事用典和讲究对仗工整。本文分为引论和文章主体两个部分。引论主要涉及《蝶恋花》词调及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意义、论文创新之处等方面。文章主体部分可分为六章。其中前两章是对《蝶恋花》调的溯源、格律、句法、章法和声情等具体的考察。第三章至第五章探讨《蝶恋花》词的填制历程、题材、功用、文化意蕴与艺术特色。第六章为名家名作的个案研究,主要分析填制《蝶恋花》词代表性词人冯延巳、欧阳修、苏轼、辛弃疾的作品,总结其在《蝶恋花》词发展史中的意义表现。结语部分则将《蝶恋花》词作放在词史中以定位其地位和价值,并以此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