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种族问题是伴随着美国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对种族问题的研究自十九世纪就已在学界展开。综合国内及美国本土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大致可以将美国的种族问题研究划分为历史研究和社会学研究两大类。对种族问题的历史研究是从历史学的角度、用历史学的方法对种族关系及美国历史上关于种族问题的重要事件,尤其是与黑人有关的事件进行描述与分析。这部分研究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为主,也包括少量从政治学角度所作的尝试与努力。这些研究成果对美国有关种族问题的历史进行了周到、详细的描述与分析,积累了大量资料,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及其他学科对种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素材。从社会学角度对种族关系进行的研究又常常与民族问题相联系,与历史研究相比,社会学研究更注重现实,而且偏重于理论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恒量及各种变量的分析,建构起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解释性的理论框架。 当然,本文并不是对上述种种理论和观点的检讨,但是,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历史学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入手,这些理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缺乏对政府政策的关照。因此,本文将用民族社会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于对美国政府种族政策的制定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变进行动因分析,从大的方面将对政策的发展变革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划分为两类——支持种族主义的变量和反对种族主义的变量,并利用恩格斯的平行四边形理论建立起解释政府政策制定及变革的理论图示,同时结合历史文献对这一图示中的具体因素加以分析,以对其合理性进行验证。 全文共分为导论、种族与种族主义、家长制种族主义、制度化种族主义、自由放任式种族主义和结语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对国内外学界关于美国种族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本文的选题缘由、观点、方法、以及材料来源进行了论述与说明。 基于意识形态的稳定性和它与历史实践的不可分割性,本文在第一章中对种族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介绍,对“种族”与“种族主义”的概念之争、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及渊源之争做了概括性叙述,并将种族主义划分为生物种族主义和文化种族主义,认为尽管政府的种族政策始终以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但不同时期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基础又有生物和文化种族主义之分。 接下来笔者将美国政府的种族政策及黑人与白人关系史按性质划分为三个时期一一家长制种族主义阶段、制度化种族主义阶段以及自由放任式种族主义阶段。为了对美国种族政策变革的动因进行研究,上述三章中笔者均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对影响政策制定的主要变量进行了分析,三个时期在文中各占一章。第二章集中于家长制种族主义政策体系进行分析。笔者首先对“家长制种族主义”中aternalistic racism)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认为家长制种族主义社会是与早期种植园经济相适应、黑人与白人之间社会距离较大但空间距离较小、白人种植园主对黑人实行家长式统治的种姓社会。这一政策体系确立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至十八世纪初期,以禁止种族通婚、剥夺黑人(包括自由民)各项权利的法律法规的广泛制定为标志,通过颁布奴隶法典以及迫使黑人自由民成为奴隶而不断深化,而它的解体则是随着内战前后诸条宪法修正案及相关法律的颁布而实现的。通过对历史事实及政策法规的分析,笔者认为,家长制种族政策体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两个因素,而它的解体则主要受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废奴派的社会运动等外部因素以及来自共和党和民主党党派斗争等内部因素的推动。 第三章“制度化种族主义”(institutional racism)主要探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近一个世纪的种族政策和种族关系。这一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种族隔离、剥夺黑人政治权利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黑人实行歧视。十九世纪末期黑人与白人之间社会距离的缩小、种族优越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来自生物学界理论的流行以及大迁徙之后黑人对白人在社会资源方面构成的“威胁” 组成了支持制度化种族主义的变量,它们的共同作用使白人精英逐渐建立起一套新的社会机制,以取代刚刚解体的“种姓”社会,从而使美国的种族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制度化种族主义政策持续了近一百年的时间,二十世纪中期随着一系列消除种族隔离与种族歧视以及保障黑人政治权利的行政命令、法律法规的颁布和最高法院的判决而解体。制度化种族主义所跨越的历史阶段是美国各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阶段,这些变化也为种族政策的变革带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此的结论是,这一政策体系的解体是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国内的民权运动以及二战及冷战时期来自国际舆论的压力,内部因素则包括来自总统和政党两方面的影响。笔者在对这些变量进行分析时提出,与以往种族政策的变迁不同,这一时期来自白人精英内部的因素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政府与黑人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得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