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古筝学习成为了一股热潮,推动了古筝教育的发展,小学也开设了以课外活动为主的古筝课程。但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学生难以坚持学习等,不利于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以及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如何改善目前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教育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教育界广泛采用,是目前极富盛名、被公认十分优秀的教学法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古筝学习成为了一股热潮,推动了古筝教育的发展,小学也开设了以课外活动为主的古筝课程。但目前的古筝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学生难以坚持学习等,不利于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以及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如何改善目前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教育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教育界广泛采用,是目前极富盛名、被公认十分优秀的教学法之一。其重视音乐体验,倡导在游戏中进行音乐学习等方面对我国的古筝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及指导意义,能够起到推动古筝教育向前发展的作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及特点等主要内容,重点阐述即兴性与综合性两个教学特点,以及选择缘由。第二部分主要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古筝教学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分为即兴编创与创造力培养、多种艺术形式结合两个方面。第三部分是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古筝教学结合的两个教学实施案例,阐述了主要教学环节,以及分析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益处。第四部分阐述了上述两个案例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第五部分就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古筝教学有选择的结合,能改善教学中现存的部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古筝教学的进步。
其他文献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声音的高位置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歌唱者在演唱中所追求的声音的集中、圆润以及拥有金属色彩的这些特性,皆与声音的位置有关。声音的高位置在演唱过程中很抽象,大多数学生并不能体会高位置的歌唱状态,但通过对歌唱中的哼鸣训练、呼气与吸气的结合,以及各个声区的结合过渡等研究发现,通过这些方式,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声音高位置的状态,达到获得声音的高位置的目的。《偷洒一滴泪》是歌剧《爱的甘醇
深度教学的概念提出主要源自于一种深度机器学习的新理念,最早人们开始对新的深度机器学习理念展开深入研究的领域是深度计算机工程科学、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人工智能等科学领域。而随着深度学习的概念在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教育学者们深入研究一个学生如何才会更能够积极进行更深刻的深度学习时,发现了学生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教师的学生深度化在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引导其他
氨(NH3)是当代社会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组成成分。NH3由于其大的氢容量(17.6%)和较高的能量密度(4.3 kWh h-1)是未来氢经济的一个很有希望的化学燃料替代能源。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日益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已经刺激了人工大规模生产氨技术的深入研究。目前,工业上大规模NH3的合成主要依靠Haber-Bosch方法,该工艺是以纯化的氢气(H2)和氮气(N2)为原料通过基于铁或者钌基
抗战时期,黄自弟子陈田鹤的艺术歌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业界人士的重视,但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音乐学界深刻指出,陈田鹤的艺术歌曲堪称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选取抗战时期陈田鹤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江城子》进行研究,并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分析:首先,简要介绍《江城子》创作的时代背景,充分了解抗战时期作品的创作过程;其次,深刻剖析作品歌词含义、韵脚特点和中西结合
<正>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青春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10月,现有社员近百名。近二十年来,青春文学社已出版社报《青春》50期,社刊《青春》16期。文学社成员在《中学时代》等百余家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习作1000篇(首)以上。社员积极参加多种全国作文大赛,多次荣获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级一等奖。社刊《青春》在"全国中小学优秀
通过隐伏旋律的剖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结构、声部层次,解决演奏者在演奏隐伏旋律中所遇到的双音、和弦、多声部旋律、不规则节奏的技术难点。本文以张帅钢琴作品《三首前奏曲》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实践,对于隐伏旋律及演奏诠释进行研究。正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三首前奏曲》进行作品概述,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三首作品的介绍;第二章对《三首前奏曲》逐一进行隐伏旋律剖析;第三章对隐伏旋律中的演奏技法进行诠释,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发展,歌曲《知己红颜》极具文化底蕴,歌词引经据典,把民族音乐和西方作曲技巧完美结合,充分体现赵季平先生创作的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表现了现代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品质追求。通过作品概述,了解其作曲家及作品的创作风格;对其作品的歌词、旋律、节奏节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作曲家将民族音乐元素隐蔽的融入到创作之中;在演唱探究中,通过个人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声、情、字、味、表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是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地方曲艺。是主要流行于成都、重庆、泸州、自贡等地,是典型的一种以民间故事和传统曲目为题材的说唱音乐,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四川扬琴在2008年被正式录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笔者在对四川扬琴文献的梳理中发现,针对四川扬琴在课堂传承的研究成果极少。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在四川扬琴流传区域的学校教育中,对四川扬琴的传承尚未引
汉语的语调意为说话时的腔调,语气意为说话时的口气,二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润色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声乐演唱中运用好语调、语气,能够增强演唱的表现力,更好地展现作品的音乐形象,更好地抒发作品的情感。本文以歌曲《秋天的枫叶》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语调、语气为视角进行分析与研究,借鉴语音学相关知识,揭示了汉语语调、语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作品分析其作用所在。进一步结合自身演唱《秋天的枫叶》时的实践经
本文以湘版教材中“键盘上的舞蹈”为例,试图对音乐欣赏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重要性进行整理与阐述,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如何运用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进行实际教学应用,希望能为相关欣赏教学课提供借鉴与参考。中学音乐欣赏课主要在于使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听觉的审美享受、精神愉悦和理性认识的满足活动,本身就包含了感性的感悟音乐与理性思维的两个方面。本文则从此论点出发,首先,论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