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处西秦岭-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生态过渡带,是定西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区域城镇化和农村空心化发展迅速,农村空心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新的热点。本文基于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调查与访谈数据等,利用县域城镇化综合评价模型、空间分析与聚类分析等,分析了1990-2015年安定区县域城镇化时空变化,探究安定区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结论如下:(1)安定区城镇化水平持续增长,2006-2015年增速明显。安定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以及经济城镇化均在增加,但人口城镇化及社会城镇化水平增加缓慢,经济城镇化水平显著增加。(2)2005-2015年间,耕地与居民工矿建设用地是城区的主导用地类型。近10年来耕地转出量为22.683km~2,主要转为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草地,集中分布在安定政务新区段,草地、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及道路转入较为明显,转入量分别为6.377km~2、13.744km~2和3.434km~2。(3)1995-2005年人口增速放缓,人口密度增长区呈“倒Y型”,2005-2015年人口增速有所回升,人口密度增长区呈现“团块型”。1995-2015年间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逐渐向低海拔及河谷区域聚集且规模不断扩大,由零星散布转向条带状甚至面、块状分布。安定区农村空心化发展过程可分为稳定型、起伏型、持续发展型、半发展型、半衰减型及持续衰减型六大类。安定区农村空心化较为普遍,可分为输出迁移型、候鸟迁徙型以及村内收缩型,其中输出迁移型平均发生比例为18.37%,候鸟迁徙型平均发生比例为35.66%。(4)安定区农村呈现人口老龄化状态,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该地区成年人教育水平有限,男性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高学历人数逐渐增多。农村教育场所凋零、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文化传承等有所改善、道路交通状况逐渐变好。安定区农村贫困形势严峻,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空心化。(5)安定区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可分为5大类18小类。5大类因素的影响力为:家庭经济状况>政府政策支持>综合资源需求>地理环境位置>邻里亲戚搬迁。18小类因素的影响力为:外出务工增收>家庭人口变化>农业生产低效>远距离务工意愿>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交通运输资源>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水电资源>交通道路状况>环境污染>地形地貌>灾害>家庭组织关系>邻里关系>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