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浜文化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OsWorkFl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家浜文化是以1959年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的发掘而命名的一支考古学文化,是目前环太湖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被誉为“江南文化之源”。其与后续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一脉相承,成为探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面貌,释读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问题的极好个案。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积累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马家浜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本文结合马家浜文化诸遗址的考古发掘材料及学界数十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分期年代与类型分布、气候特征与地理环境、生存方式与经济形态、聚落形态与社会生活、埋葬制度与意识信仰等角度对马家浜文化给予综合阐释。在分期年代与类型分布方面。目前,关于马家浜文化的分期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借助典型遗址分析和典型陶器演化,将马家浜文化遗存划分为早晚两期六段,并以此为标准对其他遗址展开观察。相对年代上,把圜底或平底腰沿釜、双目式圆柱形鼎足、牛鼻形器耳、长方形炉箅、双袋足异形鬶等的消失作为马家浜文化的结束年代;绝对年代上,参照碳十四测年数据和热释光年代数据分析,大致落在距今7000-5800年。空间分布上,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影响所及,东到海滨,西达皖中平原、宁镇山脉一带,南至杭州湾及宁绍平原地区,北可达江淮之间。类型划分上,以圜底釜与平底釜的地区差异而区分为罗家角-草鞋山类型和骆驼墩-祁头山类型。在气候特征与地理环境方面。马家浜文化时值全新世中期大暖期的暖湿阶段,属于亚热带热暖湿润气候,是全新世气候最为适宜期。此时的自然环境,河流、湖泊、沼泽、平原遍布,水量充沛,水位较高,植被良好,果实丰富,混交林覆盖率高,动物群种类多样。优越的气候、环境特征,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生存条件,有利于史前文化的孕育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此时的马家浜先民已不再完全受制于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调整自身行为进而对生存环境加以主观能动的改造。在生存方式与经济形态方面。马家浜时期的社会生产状况可分为以石器、陶器、骨器、玉器、木器、漆器以及编织物制作为主要内容的手工业生产,以采集、渔猎、家畜饲养、稻作农业为中心的经济生产两大部分。其中,石器制作中的双面管钻技术、陶器制作上泥条盘筑法的使用、骨器种类的多样性、木器漆器的先进性、玉器制作的别致性、纬起花的罗纹织物等满足生活所需的手工业,体现出马家浜先民的生存方式。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除采集与渔猎外,家畜饲养和农业经济也获得极大进步。水稻是马家浜先民所种植的重要农作物。该时期一定数量的炭化稻谷及水稻田遗迹、粳稻与籼稻并存的种植结构以及与水稻田相配套的灌溉系统,表明马家浜文化已处于以定居为表征的原始耜耕农业经济阶段。在聚落形态与社会生活方面。马家浜文化尚未揭露出大规模且较为完整的聚落遗址。马家浜时期的聚落遗址往往不具有完整的独立性。文化遗址早期堆积之上可能叠压有晚期的聚落遗存,甚至涵盖后续崧泽、良渚文化乃至更晚期文化的聚落堆积。其聚落本身有时也有着不止一个时期的稳定聚落期。先民进行聚落选址时,已充分注意到对周边环境的综合利用,或选择临近湖海河流的山坡、平地以及山脚下,或选择高凸于四周地面且有河流、湖泊和农田的台墩。在聚落结构上,存在着功能性分区迹象。该时期的居址往往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干栏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从分布面积、房屋设施和内部构造分析,马家浜时期的家庭规模均不大,存在着公共设施,过着集体聚居的社会生活。在埋葬制度与意识信仰方面。马家浜文化墓葬推崇以平地覆土掩埋及长方形浅坑竖穴墓相结合的葬制;广泛采用俯身直肢葬式及头向北的埋葬方式;以血缘为纽带的同性合葬墓时有出现;木质葬具的使用;随葬品一般较少,分布有一定规律,女性墓随葬比例高于男性;氏族公共墓地的存在;原始祭坛的出现;部分墓葬反映出拔牙习俗及使用陶器覆盖头部的葬俗;有的墓葬存在使用龟甲随葬迹象。墓葬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贫富分化,但至马家浜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不平衡地分配社会产品的可能,社会已开始出现分化迹象。从该时期陶塑、雕刻制品可以窥探先民的原始意识形态观念。其中,陶塑品附带较多观赏性和礼仪性的意味特征;雕刻品则反映出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古朴的美学观念。在马家浜文化其它相关问题方面。马家浜文化的源头,目前尚未可知,但从其文化面貌及发展水平看,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受到南、北方系文化因素的显著影响。马家浜文化曾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受到河姆渡、大溪、北辛、北阴阳营、仰韶文化等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当前,太湖东西部在文化面貌上存在差异,以平底釜为代表的太湖西北部地区和以圜底釜为代表的太湖东南部地区,两者属于一个整体的“马家浜文化”的不同类型。在聚焦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过渡时期的文化面貌时,可发现崧泽文化早期具有比较明显的从马家浜文化向崧泽文化过渡的性质。在审视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化进程时,可发现陶器工艺的一脉相承、石器制作的精神物化、尚玉习俗的风气延续、农耕技术的不断革新、祭祀礼制的逐步成熟等较多的马家浜文化因素。总之,马家浜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整体观念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坐标。时至今日,马家浜文化研究仍然是一个似新非新、似旧非旧的课题。本文所作综合讨论,将为今后进一步探究马家浜文化乃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社会形态提供必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流感等高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规律与防控机理的研究是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SIRS型微分动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该类型传染病传播与防控的动态行为。然而,经典的确定
随着餐饮业日益兴旺,餐饮服务劳动力不足、工作繁重枯燥的缺陷也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工业信息时代,将机器人引入餐饮服务行业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种矛盾。为了满足服务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品管圈活动护理。
本文介绍了对外消防系统设计配置要求,送审图纸要求,以及现场检验和试验要求,以便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配置该系统时有较清晰的思路。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心。然而,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来看,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学生学会生活。
本文以A公司“三旧改造”办公楼建设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方式识别出影响“三旧改造”办公楼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其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将工作进行分解确定工作间逻辑关系,确定关键工作编制横道图,明确项目控制目标。项目进展过程中运用挣得值法分阶段控制项目进度、预算,分析过程中发生偏差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实现动态监控管理。另外,项目施工过程阶段运用排列图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增多,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在很多文件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问题。在国家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各省市根据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进行适合本省自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实践探索,高本“3+2”分段培养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课程衔接是分段培养的核心,课程的设置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分段
关节置换术可以解决患者关节的功能问题。但是,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严重影响关节假体的寿命和功能,可导致手术失败。假体磨损产生的微粒可造成关节假体周围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服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本课题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了目前在线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服务体验,并有效提高企业信息服务效率。本课题采用的是基于Herzfeldt提出的信息系统方向产品服务系统设计要求梳理得到的设计方法。首先对目前现有在线教育平台的信息服务现状进行研究,确定利益相关者,并分析
<正> 佛像作为倌奉佛教者的法物,本来是不存在所谓伪作的,应该说只有新旧之分。但近百年来,随着外国的考古学家和旅游者对中国佛教艺术的研究与喜爱,中国的石窟、寺观中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