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傣文是傣族所使用的文字,西双版纳傣文主要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使用,是傣文体系中重要的一支。伊桑经书文是泰国东北部伊桑地区使用的文字,主要用于书写佛教经典。西双版纳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虽然分布在并不接壤的国家,但呈现出诸多形体上的共同性。但随着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各自具有明显的不同点。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来源、特点、形体演变、拼写法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受其他语言文字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首先阐明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的难点和局限;其次明确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定义;最后综述两种文字的研究现状,对已有成果进行整理总结。
第二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来源与特点的研究。首先对腓尼基文字、婆罗米字母、帕拉瓦文、古孟文和兰那文等相关文字进行简介。其次梳理出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是由婆罗米文演变而来,婆罗米文、帕拉瓦文、孟文、兰那文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创立都有较大的影响,几种文字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概括为:
印度文字婆罗米文→帕拉瓦文→孟文→兰那文→西双版纳傣文→伊桑经书文→高棉文→泰文
先描述相关文字的古孟文、兰那文辅音、元音、声调、数字和其他符号的形体,最后分别归纳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特点。
第三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形体比较。首先描述西双版纳老傣文、西双版纳新傣文、伊桑经书文辅音、元音、声调、数字和其他符号的形体,再整理比较伊桑经书文、西双版纳傣文形体在这五方面的异同及演变情况。通过比较,指出伊桑经书文和西双版纳老傣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母体语言文字的形体特征,两者存在极近的亲缘关系;伊桑经书文和西双版纳傣文反映了民族语言文字中的“殊途同归”现象,可以作为比较文字学研究的材料。
第四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拼写法比较。从辅音、元音、合体字、缩写字和声调、数字、符号等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拼写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指出伊桑经书文与老傣文的辅音、元音、元音带尾辅音、符号都有多种形体,字形方面既使用原来的形体,也使用缩写形式,使得伊桑经书文与老傣文的每个语音有很多种拼写法,情况复杂;而新傣文是一维线性文字,把老傣文中的一些重复符号简化,去掉了字母在下方的符号,并把字母上方和下方的一些符号改为后置,使新傣文一律横排;在新傣文中,韵母可以放在声母的前面或后面,韵尾要写在声母的后面,声调符号写在音节末尾字母的后面;在合体字方面,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中有较多的合体字,但新傣文取消了合体字;在缩写字方面,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经常使用缩写字,名词、代词、动词、副词、连词,习惯上用缩写形式来写,而新傣文只保留了“(中)[l?]和”和“(串)[l?:u]了”两个缩写字,与西双版纳老傣文相同。
第五章:相关语言文字对西双版纳傣文的影响和伊桑经书文的影响。首先分析总结巴利语在字母形状、语音音素和数字符号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产生的影响。其次分析总结西双版纳傣文受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在标点方面,新傣文吸收了汉字中的标点符号。正字法方面,在原来的老傣文中,元音写在辅音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声调符号拼写在辅音的正上方;而改革后的新傣文,只能从左至右将辅音、元音和声调符号拼写在一条线上;此外,傣文中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最后通过对泰文、兰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辅音、元音、数字、声调、新符号等形体和正字法的比较,总结泰语言文字对伊桑经书文的影响。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来源、特点、形体演变、拼写法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受其他语言文字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首先阐明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的难点和局限;其次明确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定义;最后综述两种文字的研究现状,对已有成果进行整理总结。
第二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来源与特点的研究。首先对腓尼基文字、婆罗米字母、帕拉瓦文、古孟文和兰那文等相关文字进行简介。其次梳理出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是由婆罗米文演变而来,婆罗米文、帕拉瓦文、孟文、兰那文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创立都有较大的影响,几种文字间的发展关系可以概括为:
印度文字婆罗米文→帕拉瓦文→孟文→兰那文→西双版纳傣文→伊桑经书文→高棉文→泰文
先描述相关文字的古孟文、兰那文辅音、元音、声调、数字和其他符号的形体,最后分别归纳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的特点。
第三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形体比较。首先描述西双版纳老傣文、西双版纳新傣文、伊桑经书文辅音、元音、声调、数字和其他符号的形体,再整理比较伊桑经书文、西双版纳傣文形体在这五方面的异同及演变情况。通过比较,指出伊桑经书文和西双版纳老傣文同源于中南半岛的古孟文和兰那文,较大程度地保留了母体语言文字的形体特征,两者存在极近的亲缘关系;伊桑经书文和西双版纳傣文反映了民族语言文字中的“殊途同归”现象,可以作为比较文字学研究的材料。
第四章: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拼写法比较。从辅音、元音、合体字、缩写字和声调、数字、符号等几个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文与伊桑经书文拼写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指出伊桑经书文与老傣文的辅音、元音、元音带尾辅音、符号都有多种形体,字形方面既使用原来的形体,也使用缩写形式,使得伊桑经书文与老傣文的每个语音有很多种拼写法,情况复杂;而新傣文是一维线性文字,把老傣文中的一些重复符号简化,去掉了字母在下方的符号,并把字母上方和下方的一些符号改为后置,使新傣文一律横排;在新傣文中,韵母可以放在声母的前面或后面,韵尾要写在声母的后面,声调符号写在音节末尾字母的后面;在合体字方面,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中有较多的合体字,但新傣文取消了合体字;在缩写字方面,老傣文和伊桑经书文经常使用缩写字,名词、代词、动词、副词、连词,习惯上用缩写形式来写,而新傣文只保留了“(中)[l?]和”和“(串)[l?:u]了”两个缩写字,与西双版纳老傣文相同。
第五章:相关语言文字对西双版纳傣文的影响和伊桑经书文的影响。首先分析总结巴利语在字母形状、语音音素和数字符号等方面对西双版纳傣文和伊桑经书文产生的影响。其次分析总结西双版纳傣文受汉语言文字的影响:在标点方面,新傣文吸收了汉字中的标点符号。正字法方面,在原来的老傣文中,元音写在辅音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声调符号拼写在辅音的正上方;而改革后的新傣文,只能从左至右将辅音、元音和声调符号拼写在一条线上;此外,傣文中还有一部分汉语借词。最后通过对泰文、兰那文与伊桑经书文的辅音、元音、数字、声调、新符号等形体和正字法的比较,总结泰语言文字对伊桑经书文的影响。
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