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艺术创新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p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是小提琴演奏艺术在近代发展的一个高峰,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以及萨拉萨蒂等一大批优秀的小提琴家通过演奏和作品创作,探索了小提琴的演奏空间,发展了小提琴演奏艺术。其中,作为法比学派在19、20世纪之交的杰出代表作曲家,欧仁·伊萨伊(Eugene Ysaye,1858—1931)在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小提琴音乐文献贡献了非常多优秀且经典的音乐作品。伊萨伊共创作了三十多首乐曲,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个性意识和别具一格的创新精神,为现代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美学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23年,这套奏鸣曲探索了许多新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充分挖掘了小提琴音乐的表现力,将丰富的演奏技巧与极高的审美价值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伊萨伊的创作个性与演奏风格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可以说,他为推动现代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以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其所具有的独创性和重要的艺术价值进行展开性研究。第一章20世纪初的艺术时尚与伊萨伊艺术观念的形成本章主要分析了20世纪初艺术的生长环境以及20世纪初的艺术时尚对伊萨伊艺术创作思维的影响。第二章《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概论本章主要对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奏鸣曲的创作过程进行介绍,并对六首无伴奏奏鸣曲的风格和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第三章《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艺术创新从创作理念、音乐要素、演奏技法等方面对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奏鸣曲的艺术创新进行整理归纳。
其他文献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海区4季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软骨鱼类有32种,分隶于9目17科,优势种为斑鳐、曾氏兔银鲛、褐黄扁魟、
本文总结和归纳了已有的台风海面风场模式,按照风场模式物理背景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并建立了一种新的台风海面风场动力诊断模式.首先,利用台风影响范围内某条具
<正>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工具的能力,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为了达到这
在总结国内外生物多样性评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思路,并基于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的评价框架,分别从生境物理破坏、海洋污染、外
<正>饿了么在O2O外卖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面对这样的困局,下半年饿了么将打出以主流媒体宣传和"蜂鸟"配送系统为亮点的组合牌,以应对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经过将近一年的"
<正>工笔花鸟画是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回顾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玉器,还有之后夏、商、周的青铜器,以及战国、汉朝的帛画中等等,都不难看到有与后世
方斑东风螺样品采自福建省南部诏安海域.其卵囊无色透明,叶片状,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500~1 600个,卵径为280~308μm.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在卵囊内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卵裂分别为
<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离骚》中,朱老十分推崇的两句,是他《第八交响曲》立意的来源,也是他音乐与革命生涯的写照。朱践耳大师此生从不曾放弃追寻音乐与
研究了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ICPMS)联用技术直接进样测定海水中IO3^-和I^-的方法.采用IonPacAG23离子色谱保护柱分离IO3^-和I^-,以浓度4.0mmol/dm3的KOH为流动相,流量
本文依据国标GB/T 17592—2006与欧标EN 14362:2003,结合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对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