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负载硼酸钙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柴油机多处于高温高载荷的恶劣工况下,由摩擦磨损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在润滑油中加入添加剂可以大大改善润滑油的减摩和抗磨性能,甚至达到一定的自修复效果从而有效减少船舶柴油机的摩擦磨损。本文首先以石墨烯、硼酸钙为原料,油酸为修饰剂,利用等离子体辅助球磨制备硼酸钙/石墨烯润滑添加剂(文中统称为1#润滑添加剂)。为了进一步探究等离子体辅助球磨法制备石墨烯负载硼酸盐复合粉体的工艺,再以膨胀石墨代替石墨烯为原料,制备第二组硼酸钙/石墨烯润滑添加剂(文中统称为2#润滑添加剂)。通过SEM、FT-IR、Raman、TEM、XRD等检测手段对所制备的两种润滑添加剂进行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分析,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并探究其减摩抗磨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以两种不同原料合成的润滑添加剂的形成机制。球磨20 h所制得的两种润滑添加剂中硼酸钙的粒径为8nm-10nm左右,且被2-3层石墨烯所包裹为球状。这说明在等离子体辅助球磨过程中,磨球的机械作用促使膨胀石墨剥离为石墨烯,同时等离子体的热效应使硼酸钙颗粒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热爆”,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硼酸钙颗粒热爆飞溅出来,冷凝沉积在石墨烯上并随即被包覆为球状,两者逐渐形成纳米复合结构。(2)测试两种润滑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05wt%的两种球磨20h粉体的复合油,静置30天后无明显沉降现象发生,这是因为等离子体辅助球磨实现了油酸对两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的表面修饰,油酸的非极性长链烷基吸附于两种润滑添加剂的表面,并在基础油中产生空间位阻效应,使这两种润滑添加剂在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3)分析两种润滑添加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常温下1#-PM20h复合油的摩擦系数相较于基础油降低了28.6%,磨损量降低了33.4%;2#-PM20h复合油的摩擦系数相较于基础油降低了26.4%,磨损量降低了32.5%。高温下1#-PM20h复合油的摩擦系数相较于基础油降低了47.7%,磨损量降低了46.1%;2#-PM20h复合油的摩擦系数为相较于基础油降低了48.9%,磨损量降低了48%。可见两种由不同原料球磨20h制备的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基本一样,这表明等离子体辅助球磨可以有效地剥离膨胀石墨,获得较高质量的石墨烯基复合润滑添加剂材料。(4)探究两种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机理。试验表明,两种润滑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被包覆为球状的纳米硼酸钙粒子可以在摩擦副表面产生多活动中心的滚动摩擦,有效地减少了摩擦副表面的擦伤;复合油中的纳米复合粉体填充沉积到磨损表面的凹坑、沟槽中,对摩擦副表面的磨痕进行原位修复,并且当摩擦过程中石墨烯片层破裂时,释放出的纳米硼酸钙颗粒会沉积在摩擦副表面并进一步发挥减摩抗磨的作用。尤其在高温条件下,石墨烯和硼酸盐更容易沉积吸附在摩擦表面,通过协同作用有效对磨损表面进行修复,从而使整个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系数更低。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高静低动隔振技术是近十几年来人们在设备制造生产运输等过程中对低频隔振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研究出的一项新兴的低频非线性隔振技术,具备良好的低频隔振性能和优点。高静低动隔振系统具有多样的结构,区别主要在于负刚度元件的设计,在结构、材料、组合方式等方面多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船用高静低动隔振器,以屈曲圆板为负刚度,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振动引起的船舶噪声对船舶的影响,介绍了船舶噪声的主要噪声源,引出船舶
随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在船舶的强制安装,其采集的轨迹数据规模以指数形式地进行增长。海量的AIS数据会给数据挖掘带来严峻的挑战。高效的轨迹压缩技术能够缩减轨迹数据,有助于数据的挖掘。已有的船舶轨迹压缩方法缺乏全面地对每个轨迹的关键信息进行考虑,并且压缩时缺乏对AIS数据长时间消失的轨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大多数方法都是只针对轨迹
散货船是三大主力船型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散货船市场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下,20000吨级至27000吨级小型散货船因其对不同港口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管理灵活的特点而受到国内市场的普遍青睐。在船舶运营过程中,舾装件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与大型散货船相比,小型散货船因其甲板面积小而使得舾装件的布置更加困难。本课题基于国内某船厂建造的20500DWT散货
学位
国际海事组织(IMO)在第四次温室气体研究(GHG4)指出,航运业每年排放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温室气体。实施“绿色船舶”和“绿色航运”计划势在必行,而氢能在船舶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高效船用储氢技术的研发受到重视。MOFs储氢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重量轻、比表面积高和孔径可调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但低温吸附储氢面临着储氢成本高、危险系数大等问题,也面临着高效储氢材料与之适配的吸脱附过程热管理措施的研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