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水灾害具有破坏性强、发生频率高、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洪水灾害每年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不断增强,探索和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水灾害的发生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易损性共同作用形成的。洪灾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洪水灾害的时间特征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往往是和其易损性分布规律相一致的,而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则是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产生的根本原因。降低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的程度是减轻区域洪水灾害风险的关键。本文从降低区域洪水灾害风险,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对洪水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为出发点,通过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时空格局评价方法构建了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时空格局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共计22个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划分为人口易损性指标、经济发展易损性指标、社会要素易损性指标和文化易损性指标。通过借鉴国外关于灾害社会易损性的评价模型,按指标权重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分别得出2003年和2013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的指标值。根据2003年和2013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的指标值,绘出表现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时间变化特征的折线统计图,利用ARCGIS10.0绘制出2003年和2013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2003年、2013年长江中下游各地市(区)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统计图和2003年、2013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的空间分布图,得出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时间变化格局为易损性整体上升,但各地区幅度不一的特征,而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高而中部内陆地区低的特征。并提出针对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社会易损性时空格局变化的对策和建议,总结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展望今后社会易损性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