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村金融的发展引起了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民的多样化资金需求,非正规金融是我国农民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提高了融资效率,但其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不一。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得出结论,非正规金融、生产性设备、农用机械总动力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在统计量上是比较显著的,且各地区的差异性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差距较大。本文共分为五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结构安排以及创新之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系统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当前我国的金融系统主要以正规金融为主,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国农业银行。文献综述是从国内文献综述和国外文献综述两个方面展开的。其次,对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述,包括非正规金融的概念、发展的政策背景、兴起的动因及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理。国内学术界对于非正规金融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非正规金融只出现在实施金融管制的国家和地区,如果一国金融完全自由化,就没有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分。二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交易主体是不能够通过正规金融部门满足融资需求的农民和农村企业。三是非正规金融活动不受法律法规的监管和保护。再次,对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和农民收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分析主要是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形式、规模及其发展的阻力三方面分析的。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民间借贷、合会、银背和私人钱庄以及农业合作基金会。复次,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非正规金融、生产性设备、农用机械总动力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在统计量上是比较显著的,且各地区的差异性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差距较大。最后,给出加强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完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征信体系等几方面的对策建议,并对论文在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做出客观的预测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