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s)技术,对广东省南亚热带六个地点的厚壳桂种群以及各种群内不同年龄级(成体、小树、幼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本研究采用7个ISSR引物对6个厚壳桂种群共448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其中,鼎湖山和黑石顶遗传变异较高(He:0.1090,0.0901;I:0.1854,0.1478)。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89,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353。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厚壳桂总遗传变异的64.95%存在于种群之间,1.5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年龄级间,33.4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上述研究表明,由于生境破坏造成种群隔离,厚壳桂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受阻(Nm=0.1353),导致种群内随机遗传漂变影响作用增大、近交水平增加,是造成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的可能原因;同时,种群内遗传漂变作用增大,而各个种群因为适应特定的生境,固定住了各自的特有等位基因,致使种群间的分化程度高。
厚壳桂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表明,各种群内的不同年龄级间的遗传变异规律明显不同。其中,黑石项和大雾岭两个地点的厚壳桂种群不同年龄级的遗传多样性是成体>小树>幼苗;鼎湖山种群遗传多样性则是幼苗高于成体及小树(幼苗>小树>成体);在古田,小树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小树>幼苗>成体)。各种群内年龄级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比较:黑石顶(0.1410)>鼎湖山(0.0890)>大雾岭(0.0769)>古田(0.0722)。各地局部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干扰程度不同,使得位于不同生境中的厚壳桂种群面临着不同的生境压力,在时间动态上表现出特定的遗传变异规律。厚壳桂成体、小树、幼苗三个年龄级的遗传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生境恶化对其它濒危物种的遗传危害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