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严重时需依赖管饲以保证营养和药物摄入。脑卒中急性期和早期亚急性期是神经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在此关键时期应积极开展干预以促进功能早期恢复,目前关于管饲患者在此期间如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仍存在研究空白。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增加液体粘稠度能够有效降低其喉部渗透和误吸,有利于安全吞咽。增稠剂在经口进食的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应用至急性期和早期亚急性期管饲患者的效果缺乏证据支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液体增稠训练在脑卒中急性期及早期亚急性期吞咽障碍管饲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液体增稠训练对拔管率、营养状况、口腔功能、生活质量及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于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通过目的抽样选取长春市某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3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液体增稠训练,首先将饮用水配制为低稠、中稠、高稠三种稠度;然后根据改良版容积-粘度测试流程,评估患者在吞咽不同稠度和一口量时的安全性;最后将患者能够安全吞咽的最大一口量作为训练用量,将能够安全吞咽的最低稠度作为训练稠度。每日训练三次,首次训练的总量为20ml,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递增至每次100~200ml。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结局指标为管饲时长和胃管拔除率。此外,评估置管时及出院时患者的营养状况、口腔功能、吞咽相关生活质量、照顾者负担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使用Epi Data 3.1录入数据,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4.50±9.29岁,其中干预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9~8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51~81岁。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管饲时长与住院期间拔管率:干预组患者平均管饲13.17±7.10天,对照组患者平均管饲16.91±5.10天,干预组患者管饲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46)。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分别控制一般资料和置管时功能状态中与吞咽功能恢复相关的变量,结果显示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和P=0.036)。在出院时,干预组中60.9%的患者拔除了鼻胃管,对照组为26.1%,干预组患者的拔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7)。3.口腔功能:与置管时相比,干预组患者在出院时的嘴唇功能(P=0.031)、舌头移动性(P=0.031)、漱口功能(P=0.016)均有显著改善,对照组患者仅舌头移动性有显著改善(P=0.031)。但在组间比较中,出院时两组患者的嘴唇功能、舌头移动性及漱口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营养状况:与置管时相比,出院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比较中,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总蛋白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吞咽相关生活质量: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较置管时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仅吞咽负担(P<0.001)、进食意愿(P=0.003)、吞咽症状(P=0.006)及语言交流(P=0.010)维度有显著提高。在组间比较中,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的吞咽症状(P=0.014)、食物选择(P=0.002)、语言交流(P=0.031)、饮食恐惧(P=0.005)、心理健康(P=0.002)、社会功能(P=0.011)、疲惫(P=0.006)及睡眠(P=0.020)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照顾者负担:出院时干预组(P<0.001)和对照组(P=0.005)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得分均显著低于置管时,即照顾者负担显著减轻。在组间比较中,出院时干预组照顾者负担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7)。7.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干预期间,患者未出现因液体增稠训练而导致的误吸、呛咳。1名患者在拔管后转至康复科治疗,因摄入量不足而重新置管。结论:1.液体增稠训练是一种安全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脑卒中急性期及早期亚急性期吞咽障碍管饲患者的管饲时长,并提高住院期间的拔管率。2.液体增稠训练减轻了照顾者负担,提升了患者的吞咽相关生活质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症状、食物选择、语言交流、饮食恐惧、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疲惫及睡眠情况。3.对于处于急性期及早期亚急性期的吞咽障碍管饲患者,液体增稠训练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