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新药创制的成果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长期以来久治不愈的疾病,攻克医学领域中的疑难杂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整体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同时,大品种新药的上市销售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获利空间和生命力。创新性药物的问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创新药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些跨国药品企业成功的产品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但是,新药创制的成本正在逐年提高,前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研发难度加大导致研发成本急剧上涨,不论是临床前研究,还是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据不完全统计,新药研发平均需要8亿美元以上,耗时12年以上,而化合物上市成功率却不足1/5000,研发成本从1980年至2010年增长了24.7倍。因此,在全球创新药物研发成本上涨趋势愈加明显之时,国内的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势必对研发的投入开始采取紧缩态度,对于研发投入逐渐以缩减或延迟的方式回避,严重阻碍了我国药物的研发和新药的上市进程。纵观国际上的一些跨国企业拥有比较充裕的研发资金,主要依靠内部积累作为主要的研发资金来源。研发投入资金来自销售收入,外部融资比例相对较小,这样做的原因是资金成本低不必负债经营,没有到期还款的紧迫,有助于研发项目的长期发展。这些资金都来自于前期药物的资金积累。但是,对于我国一些具有一定药物研发实力的药品生产企业,却较难从销售收入(或销售利润)中获取需要的研发资金,也很难获得如此巨大的研究经费。为了摆脱资金困境,本研究试图探索药品生产企业在除了依赖政府资助以外,获得研发资金的来源与途径。通过向金融机构实现企业融资是一个有效的筹集研发资金的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资金的恶性循环,又可以使企业提高金融风险意识,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负责而又细致地用好研发经费。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综合运用投资学理论、政策性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和决策论等相关科学理论与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在更贴近现实的背景下,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以研发为目的的募资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困境出现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本质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途径,提出可改善药品生产企业现状的建议。由于在金融市场还不成熟的国情下,药品生产企业还不熟悉如何去使用金融工具获得能量。因此,建议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企业应当树立药物研发、新药上市是企业主要发展之路的观念,积极创新;再者,金融投资者应当坚定新药研发的投资信心。只有药品生产企业做出努力,才能改变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窘境,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该为融资建立自我评估指标体系,将自身优势、劣势结构化呈现给投资机构,便于投资者进行调查、决策。本文就体系建立对融资决策促进的重要性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认为企业建立自我评估体系是很重要的,可以对投资决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本文从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角度,提出以政府牵头或政策鼓励的形式带动企业融资,将企业引导到融资——投入研发——再融资的正向循环的轨道之上,有了投资人给的压力,企业投入研发获得更高利润的动力才会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发投入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医药行业的融资困境由政府单方面的支持是不够的,只有调动起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方之力才能共同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换位思考将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企业建立客观自我评估指标体系为解决方式,让最了解情况的企业自身在建立自评体系的过程中一边自我审查一边客观评价,并从中寻找缺点不断完善。另一个创新点是在政策方面的创新,将政府的资金直接投入的模式变成政府担保的模式,改变政府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将给予研发型药品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广到愿意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或直接投资的上下游企业,鼓励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式的资金体系,促进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是从金融创新角度引入辛迪加贷款和产业基金模式到医药行业中来,寻求最适合于医药产业的融资模式,以解决企业资金经常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