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多数病人终身不愈。不论文化背景或是地理位置怎样,世界上所有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没有很大差异,均为1%左右。大量的双生子、寄养子和家系研究的数据表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有很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为了寻找提高精神分裂症风险的DNA序列上的突变已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该病的遗传方式非常复杂,并不符合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使得遗传分析至今还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目前鉴定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最主要的方法是连锁分析、关联(连锁不平衡)分析,人们发现精神分裂症并不是单基因遗传病,而可能是多个微效或中效基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并且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很大影响。人们于是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细胞凋亡在神经发育方面的作用使它成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可能的重要因素。Gelsolin是细胞凋亡机制中下游主要效应酶caspase-3的底物,有研究报道发现gelsolin具有抗细胞凋亡的特性,这个特性是跟它对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作用相关的。而且,Hakak et al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的后侧前额叶皮质中所作的基因表达实验揭示了,患者中GSN的表达显著下调(P值为0.0033)。这些线索都提示GSN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所以,我们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检测了GSN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实验在493个三口之家样本中进行,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分析研究了该基因的三个SNPs位点。不论从单个位点分析,还是从单倍型分析,我们都没能找到GSN与精神分裂症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相关的有效证据。长期以来,多巴胺(Dopamine,DA)机能亢进假说一直主导着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研究;最近10年,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支持精神分裂症与涉及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NMDA)的谷氨酸传递失调相关。磷酸化作用的平衡过程是谷氨酸信号通路与多巴胺信号通路彼此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一,其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N)起到很关键的作用。CN是一种活性受Ca2+/CaM调节的Ser/Thr磷酸酶,也叫PP2B,在生物各组织中广泛存在,而大脑中含量最高。Gerber等人在来自美国及南部非洲的410个三口之家中用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编码CN的基因以及编码与CN相互作用的某些蛋白的基因,结果发现PPP3CC显示出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而且,PPP3CC在染色体上的位置8p21.3正是精神分裂症热点候选区域,也被荟萃分析所支持。于是,我们在大规模的中国汉族样本中,选取了较为密集的SNPs位点,来做关于PPP3CC的关联分析。首先,有来自安徽、广西和黑龙江的1399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55个健康对照样本在病例—对照实验中被检测了9个多态性位点(SNPs),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任何一个SNP在病人与对照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都无显著差异,这与Gerber先前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为了能够做出更为肯定的结论,我们又收集了来自上海和吉林的汉族人群,选取了出现在Gerber研究中和我们自己之前研究中的3个位点及一个新加入的位点,做新一轮的关联分析。包括以619个患者与601个对照为样本的病例—对照实验以及以352个三口之家为样本的TDT检测。2项实验在分析后均显示与我们之前的研究相一致的阴性结果。鉴于我们所使用的2个大样本量人群,以及总共研究的11个位点,我们能够比较肯定地将PPP3CC基本排除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