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随迁老年流动人口,即跟随子女、配偶等直系亲属进入迁入地,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拥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口,是在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21世纪以来,我国愈来愈高的城镇化水平、逐年加重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愈高的受教育水平以及逐渐放开的二胎生育政策等,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导致我国的人口流动出现家庭流动的趋势,同时,这些因素也会造成农村随迁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逐渐扩大。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工作,一方面,会给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他们会减轻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子女、配偶等的压力,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劳动力,促进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对城市的发展提出更好地追求。例如,养老、医疗保险等民生问题,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我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民生的诉求不断升级。农村随迁老年流动人口在进入新的环境之后,语言不畅通、文化习俗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环境不熟悉,就会导致其在融入新环境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会下降、社会收入会下降,以及社会福利制度衔接、社区养老体系不健全,就会导致其迫切要求国家提供更多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等,提高其在城市中的生活水平和养老质量。因此,本文以农村随迁老年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随子女、配偶等直系血亲从农村流入城市之后所接受到的养老质量状况,主要是以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数据来源,从农村随迁老年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家庭收支状况、就业状况、流动及居留意愿、健康及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维度对其养老质量的现状进行定性描述分析,并通过建立相应的线性回归模型,描述影响这一群体的养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各因素的相关性等,得出研究结论。并且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