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如何科学、合理评价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已成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山西省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林对土壤的影响及截留降雨效益。经分析表明,各种退耕类型里以拧条、刺槐的植冠层截留最为显著。枯落物层截留以紫穗槐、刺槐为主,表明紫穗槐、刺槐的林下蓄水能力较强。侧柏、油松林下草本层截留量显著,表明侧柏、油松林下草本层降雨消能效果显著。不同退耕类型土壤的渗透性能存在差异,除拧条、紫穗槐、油松、核桃外,渗透性能都接近或超过天然草地的水平,部分树种的渗透性能远超过平均水平。中阳县退耕类型,在改善土壤性质或林地水文特征,各树种针对性不同,退耕还林工程总体作用效果显著。以中阳县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分析评价了该区6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得出耕地面积从1999年开始至2005年呈逐年减少趋势,由占全县面积的18.9%减少到12.3%。林地面积从1999年开始逐年增加,从占全区总面积的24.4%增加到26.9%,增加了3577.3 hm~2。草地的变化与农田恰好相反,1999年以后逐年增加,草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中盖度草地向高覆盖草地演化,低覆盖草地向中覆盖草地的变化。其中部分高覆盖草地演变为低覆盖草地,说明随城镇发展,还有部分草地被破坏。居民及建设用地从1999年开始逐年增加。裸地在1999年以后开始大幅度减少,退耕还林的6年中共减少近1000 hm~2。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特征、主要问题以及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建立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效益分析评价及其价值核算,采用机会成本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计算出到2008年为止,中阳县9年来退耕还林地修正后的的生态总价值约6.15亿元,其中固碳制氧的价值最大,为26.9%,保育土壤的价值次之,为26.6%,净化环境价值最小,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