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三角泡及满山红的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u0709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三角泡(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和满山红(Viburnum fordiae Hance)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建立控制和评价满山红与三角泡药材质量的方法,并制定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的质量标准,为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①从药材性状、显微结构和理化特征三方面对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②对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建立薄层色谱特征;③通过对药材含水量,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的测定对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进行检查项研究;④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三角泡中槲皮素含量进行测定;⑤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制订三角泡与满山红的药材质量标准和起草说明。  结果:①生药学研究:三角泡茎横切面为类三角形;木栓层较薄,由2~3列细胞组成;韧皮部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为三角形环状,在三个角及三边中间常突起,形成微6棱形;导管类圆形,直径大;中央为宽广的髓部,约占茎的3/4。粉末黄绿色,非腺毛多见,表面具疣状突起;纤维成束,草酸钙簇晶较多。满山红根横切面:木栓层棕色,由5~14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外皮层薄壁细胞1~3列,长圆形,排列紧密;皮层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可见由1~4列纤维组成的断续成环的中柱鞘;韧皮部窄,由5~9列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宽广;导管常为不规则形;木射线多由1~3列类圆形细胞组成。粉末棕红色,草酸钙簇晶多见油细胞常见,内含棕红色物质;常可见有油滴。②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臵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③检查项研究:10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三角泡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分别:水分11.47%,总灰分7.81%,酸不溶灰分0.91%;水热浸出物27.46%,乙醇冷浸出物9.35%,乙醇热浸出物13.61%,稀乙醇冷浸出物20.46%,稀乙醇热浸出物23.73%。10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满山红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浸出物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分别:水分11.41%,总灰分4.02%,酸不溶灰分0.22%;水冷浸出物8.55%,水热浸出物13.59%,乙醇冷浸出物11.54%,乙醇热浸出物14.05%,稀乙醇冷浸出物14.50%,稀乙醇热浸出物16.59%。④三角泡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槲皮素含量最高为1.47mg/g,最低含量为0.21mg/g,平均含量为0.76mg/g。  结论:由测定结果拟定,干燥三角泡药材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总灰分的含量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3%,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22.0%;满山红药材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5%,总灰分的含量不得超过5.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8%,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4.0%。根据三角泡中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综合考虑后拟定三角泡药材(按干燥品计算)含槲皮素不得少于0.6mg/g。本文对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均对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生药学鉴别具有一定意义。检查项研究和含量测定结果为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评价指标。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制订了三角泡与满山红的药材质量标准和起草说明,为三角泡与满山红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为毛莨科升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苗可食,根茎入药。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地区,主产于河北(承德、龙关和张家口等地)、山西(大同)及内蒙古。毛莨科升麻属多种植物的根茎在我国作为传统中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发表透疹的功能,是治疗妇女崩漏、子宫脱垂等症的妇科良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兴安升麻Cimicifu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