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逐渐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历史地段作为城市的存量地区,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往往采用极端的方式处理保护与更新的问题。或者采用过度更新的方式,大面积的更新改造使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遭到一定的破坏,历史环境严重受损;或者采用消极保护的方式,历史地段通常是人口密集、社会结构复杂、改造成本较高的地区,往往被政府或开发商所搁置,任其损毁,造成建筑和机能老化、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日益恶化,使历史地段“边缘化”。本研究从存量的视角出发,通过合理认知历史地段存量要素的内涵即保护与保留的“约束性存量”和更新与改造的“可增长存量”,把握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并将存量要素的评价方法融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中,以期历史地段在保护与保留要素的约束下长久生存。本文首先论述研究背景,梳理存量规划、历史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研究成果;其次是研究的理论支撑部分,在对相关概念解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理论,借鉴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相关实践经验;接着对历史地段的存量要素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历史地段的存量要素内涵和构成,并重点论述了土地要素、建筑要素、道路街巷要素、环境要素和设施要素的评价方法,为历史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构建提供基础依据;而后,通过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控制体系等内容的梳理,融合存量要素的提取方法,构建存量视角下的历史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模式;最后以陕西省彬县老城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对老城地段各类存量要素的提取和分析,进而指导存量视角下的老城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