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中,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内外普遍将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体系的不健全,信用担保机构自身也还存在着诸如担保机构发展模式不清晰、风险分担比例过高、担保费率低、放大倍数低等问题,担保机构“难担保”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担保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现有的信贷担保理论更多地侧重于担保,更准确地说是借款人的抵押,是如何减轻信贷配给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其中抵押担保更多地是充当信号发送的工具从而实现分离均衡。而从理论上关注信用担保机构的问题,特别是关于担保体系的完整制度设计,如构建什么类型的担保机构,担保风险比率如何分担等问题则很少涉及。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研究设计一套完整的担保机制:包括担保机构类型、商业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比率、反担保比例和放大倍数等多个方面。担保制度只有在较严格的条件下才能促进融资,需满足较高的项目期望收益率、较低的损失分担比例和代偿比率、足够高的担保费率和放大倍数。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网络化和产业集聚式发展,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等商圈的数量和规模均呈快速增长势态。鉴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在担保机制设计中,构建互助担保模式,借助企业间的产业关联交易和企业集群内形成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改善融资条件,但必须要保证互助担保体内要有较高的监督效率。在有监督优势的条件下,建立互助型、同业协会型和产业关联型的互助担保机构最为有效。考虑到担保改善融资条件以及担保监督资本的稀缺性,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发展具有监督技术优势的信贷机构,而不是依赖于建立众多的担保机构。本文还调查研究了重庆市A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模式,对A公司的融资担保创新实践进行了梳理,探讨总结其创新中的核心点,并分析其对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