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治国理政的历史新阶段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它包括体育环境建设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展现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等综合实力的“橱窗”。全运会是我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体育赛事,可以称作是“国内的奥运会”;全运会已成为我国贯彻《奥运争光计划》,发展竞技体育的一个最主要的体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全运会体制褒贬不一,对全运会体制改革的呼声也日趋激烈。全运会从第一届召开至现在已经十届了,它在获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的因素。如违禁药物的广泛使用,政府行政的强制性干预,政治斗争的破坏性介入,虚假竞赛和不公正裁决,竞技选手身心的损害,经济利益的干扰等等。因此,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营造和谐的竞技体育环境。第十一届全运会将于2009年10月在济南举办,和谐的竞赛环境是赛事顺利与否的重要保障,评价成功与否定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全运会和谐竞赛环境进行系统规划研究,分析和谐竞赛环境的构建理论、构成要素以及全运会竞赛环境的现状,依次对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竞赛环境进行系统规划。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体育赛事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有的赛事文化,为此,第十一届全运会借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积极宣传齐鲁文化的特色,体现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精神和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2、体育运动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体育通过运动竞赛作用于社会,运动竞赛的良性运行需要和谐的竞赛环境。竞赛环境主要由竞赛的自然环境、竞赛的社会环境以及竞赛的人工环境构成。和谐竞赛环境需要内部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保障全运动会有条不紊正常运作,同时处理好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与裁判,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竞赛环境的基础。为此,第十一届全运会需要借助参与者的实践行动营造和谐的竞赛环境,达到竞赛环境的和谐发展。3、和谐竞赛环境需要内部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保障全运动会有条不紊正常运作,同时处理好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与裁判,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竞赛环境的基础。为此,第十一届全运会的竞赛环境借助参与者的实践行动达到竞赛环境的和谐发展。4、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战略发展计划制定之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风险必然会广泛的存在于各部门、多因素的运作过程之中,并且根据赛事实际情况的变化也随之变化。为保证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顺利、和谐的进行,赛事管理者必须具备对潜在风险的辨别,并且通过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