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宁打鼓歌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山歌,它与劳动生产紧密相连。是劳动人民在集体性农业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精神文化。武宁打鼓歌它又被称作耘禾鼓、锄山鼓和催工歌等等,这种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集体鼓歌在江西省武宁县流传甚广。本论文的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对武宁打鼓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中主要涉及武宁打鼓歌的历史渊源、“打鼓歌”的艺术形态特征、武宁打鼓歌演唱风格的形成及与邻近数省打鼓歌的对比、与现代民歌演唱方法的对比、谱例、歌词研究、生存状态;从武宁打鼓歌的文学性、民俗性、及与当地方言的巧妙结合来探究它的社会功能和演唱形式,用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维的视角去研究这一音乐品种。本论文主要对武宁打鼓歌的演唱进行探究,演唱的音色、演唱方法、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等与现代民族的民歌演唱对比分析;文中的重点为第二、三两章。其中第二章,从武宁打鼓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上讲,演唱的时它的唯一伴奏乐器就是“鼓”而鼓得节奏特点具有极强的律动感;这一特点与演唱的巧妙结合,鼓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调动整个劳动的气氛,将一天的农作安排的井然有序。这些都体现出了武宁打鼓歌的社会功能,也是它最本质的特点;如:催工,在当地人们将其称为,一鼓催三工;它的歌词内容和歌词的形态,都是鼓师傅根据自己在劳动时所需而即兴编创,这些歌的形态极具地方性特色,在演唱时无论是它的节奏、节拍、还是它的旋律和速度都是按照联曲体的形式展开的。这些都是为了环节农人们的疲劳,调动他们劳动的积极性,调节整个劳动的氛围。这些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章,结合武宁打鼓歌的民俗性和文学性以及与当地方言的巧妙结合来探究其演唱风格的形成,通过谱例分析打鼓歌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音阶调式、旋法特征等;把邻近数省的打鼓歌和武宁打鼓歌作比较,通过不同的地区、相似的歌种的比较,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武宁打鼓歌的个性。把武宁打鼓的演唱方法与现代民族演唱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不同的演唱方法对比,让我们在演唱武宁打鼓歌时能够更好地把握武宁的打鼓歌的特性。随着经济发展,科技的进步,自然经济慢慢的被瓦解,所以很多集体性的劳作逐渐消失,从而也影响了武宁打鼓歌这种依附于集体性劳动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样它的社会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这样也就丧失了它的价值所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又必须重视,武宁打鼓歌是先辈们传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人民的一种精神食粮,它蕴含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价值。是组成中国传统音乐,甚至是整个赣北的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合理的保护它、传承它、发展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