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提供就业劳动力作出了巨大贡献,高职毕业生多年来持续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但是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就业”不是仅选择一个工作,而是要持续稳定地坚持下去,提高就业质量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就业人员“乐业”,不但要量,更要保质。“就业率”只能简单地体现就业的“量”,不能对就业的“质”进行有效评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不该有失偏颇,只注重就业率而忽视“质”。初次就业是指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后踏入社会获得的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普遍被认为对其后续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职业院校本来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要求就业与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然而由于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异,高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与专业不匹配现象,这无论是对学生及其家庭而言,还是对国家教育投资而言,都是巨大的浪费,造成国家人力资源水平不高和青年人不断变换职业而影响社会稳定。高职毕业生技能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会严重影响到毕业生的收入和工作满意度,导致较高的离职率。因此,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与专业匹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研究河南YY职业学院2015届和2016届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案例院校近两年毕业半年后受雇于全职工作的高职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匹配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近两年的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与专业匹配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来说,匹配程度还有待提高,匹配情况在毕业年份、性别、家庭受教育背景、专业类型和实习经历这五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在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个人因素、岗位因素和高校因素均会对毕业生能否找到与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产生影响。(3)初次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程度高的毕业生会获得较高薪资收入和就业满意度,从而降低离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