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其性质为伤害性疼痛,通常持续时间≤7d。术后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不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近年来术后疼痛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术后疼痛的研究和治疗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局部麻醉药、阿片类、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COX2抑制剂等一大批术后镇痛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每种镇痛药物镇痛方法都存在其副作用及其局限性,因此了解术后疼痛的分子机制,寻找术后疼痛治疗的新靶点仍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疼痛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人证明炎症因子参与了疼痛的机制,在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属于趋化细胞因子家族,是分子量在10KDa左右的一组分泌型单链蛋白质,因对白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而得名,对炎症因子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趋化因子SDF-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属于CXC类趋化因子,其受体CXCR4(CXC chemokine receptor4)属于CXCR类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炎症因子在疼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DF-1/CXCR4对炎症因子有重要的调节作用,SDF-1/CXCR4是否参与疼痛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切口痛模型模拟术后疼痛,应用CXCR4受体拮抗剂AMD3100,观察术后大鼠的疼痛情况来探讨SDF-1/CXCR4信号通路在术后疼痛中的作用。第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中SDF-1/CXCR4对切口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55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组:切口+鞘内注射盐水组、切口+鞘内注射5μg阻断剂组、切口+鞘内注射10μg阻断剂组、切口+鞘内注射20μg阻断剂组、单纯切口组。所有大鼠均吸入七氟烷麻醉,制备左后足切口痛模型;切口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h、1d、3d、7d灌注取材脊髓腰膨大、L4、5背根神经节(DRG),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DF-1、CXCR4的表达。盐水组、5μg阻断剂组、10μg阻断剂组、20μg阻断剂组分别在切皮开始前30min和术后1-5d每天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以及5μg、10μg、20μgAMD3100;术前3d、2d、1d以及术后2h、1-7d检测痛行为学指标: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MWT)、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 PWTL)、累计疼痛评分(cumulative pain score,CPS)。结果1.痛行为学变化各组大鼠术前缩足阈值、缩足潜伏期和累计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与术前基础值比较,各组术后缩足阈值和缩足潜伏期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1),累计疼痛评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盐水组比较,5μg阻断剂组、10μg阻断剂组和20μg阻断剂组在术后1-6d缩足阈值和缩足潜伏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累计疼痛评分在1-6d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2.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染色与术前比较,脊髓背角和DRG中术后SDF-1和CXCR4的表达有明显增高,6h即可观察到表达增多,1d表达最强,持续至术后7d。第二部分外周切口局部SDF-1/CXCR4对切口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g)35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切口+局部注射盐水组、切口+局部注射50μg阻断剂组、单纯切口组。所有大鼠均吸入七氟烷麻醉,制备左后足切口痛模型;切口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6h、1d、3d、7d灌注取材切口部皮肤组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DF-1、CXCR4的表达。盐水组、50μg阻断剂组分别在切皮开始前30min和术后1-5d每天左后足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0μgAMD3100;术前3d、2d、1d、及术后2h、1-7d检测痛行为学指标:机械刺激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和累计疼痛评分。结果1.痛行为学变化两组大鼠术前缩足阈值、缩足潜伏期和累计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与术前基础值比较,两组大鼠术后缩足阈值和缩足潜伏期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5),累计疼痛评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盐水组比较,50μg阻断剂组缩足阈值在术后2h-6d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缩足潜伏期在术后1-6d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累计疼痛评分在术后1-6d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2.组织病理学结果分析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染色与术前比较,皮肤切片术后SDF-1和CXCR4的表达有明显增高,6h组表达最强,随后开始减弱,持续至7d仍高于术前。结论切口痛模型大鼠脊髓、DRG及切口局部皮肤中SDF-1和CXCR4的表达增加参与了切口痛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