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归纳总结我中心2008~2016年接受CRT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随访数据,描述CRT治疗开展情况,评估我中心在国内CRT治疗领域所处的层次;探索可能会对CRT反应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以期进一步优化CRT治疗适应证,改良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提高CRT应答率。 方法:对在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经过全面、优化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随后成功接受CRT-P/D植入,或由传统起搏器升级为CRT-P/D的心衰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长期随访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的心脏功能和逆重构指标,将其划分为超反应、有反应和无反应三个组。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相关参数及 CRT治疗后心衰症状的改善情况和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组间共同点和差异性。 结果:我中心接受CRT治疗的108位患者中,长期随访94例(87.0%),可评判反应性者99例(91.7%),其中无反应、有反应和超反应的患者分别为48例(48.5%)、23例(23.2%)、28例(28.3%)。三组患者中,超反应和有反应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反应组(43.1%比20.8%,P<0.05),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比例较无反应组明显为高(78.4%比47.9%,P<0.01),术前血清肌酐值(Scr)明显优于无反应组(84.7±23.5μmol/L比96.1±29.0μmol/L,P<0.05),反映心脏重构程度的指标——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返流(MR)的恶化程度均显著轻于无反应组(44.6±5.8mm比47.8±5.5mm,68.2±7.8mm比72.8±9.1mm,1.6±1.1比2.1±0.9,P<0.05),而其他基线特征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随访,有反应组和超反应组患者CRT术后的LA、LVEDD、LVEF、MR及 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40.3±7.2mm比44.6±5.8mm,57.3±8.7mm比68.2±7.8mm,31.2±9.0%比29.8±8.4%,0.8±0.8比1.6±1.1,1.8±0.4比2.9±0.7,P<0.01),术后 QRS时限明显缩短(147.0±28.0mm比160.5±29.5mm,P<0.05),尤以超反应组为著;而无反应组患者CRT术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 结论:(1)CRT-P/D可以显著改善绝大多数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实现心脏逆重构;(2)我中心 CRT-P/D治疗开展规模及有效率与国内其他同级别中心基本持平,且呈逐年提高趋势,但距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3)CR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尤以囊袋血肿及感染多见,影响治疗反应性;(4)女性、肾功能良好、术前QRS波时限更宽、合并LBBB、心脏重构程度更轻(左房及左室更小、二尖瓣返流更轻)的心衰患者更倾向于从 CRT-P/D治疗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