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法制备二氧化锆纳米管阵列及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电化学阳极氧化合成法在不同的电解液中制备二氧化锆纳米管材料。利用XRD,TEM,SEM等分析检测手段对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系列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且对制备的氧化锆纳米管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性能测试。1.在无机溶液中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二氧化锆纳米管。实验发现电解液浓度,电解电压,时间等因素对ZrO2纳米管阵列形貌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比这一系列实验发现在1M (NH42SO4+2.0wt% NH4F电解液中氧化电压20V氧化时间3h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管形貌比较好,纳米管长度达到32μm,直径78nm。形成的氧化锆为正交晶型。2.在有机溶液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制备高度有序的二氧化锆纳米管。实验发现电解液浓度,电解电压,时间,电解液粘度等因素对ZrO2纳米管阵列形貌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比这一系列实验发现在甲酰胺+甘油(体积比1:1)+1.0wt% NH4F的电解液中氧化电压50V氧化时间24h得到的纳米管排列整齐,表面光滑,纳米管长度达到192μm,直径约300nm。形成的氧化锆纳米管为非晶晶型。3.在有机溶液中制备表面光滑平整的Ti-Al-Zr合金氧化物纳米管。结果表明阳极氧化时间,应用电势,氟离子浓度和电解液种类对纳米管的形成有很明显的影响。XRD图谱表明形成的氧化物为非晶结构,在400℃和600℃退火后合金氧化物的晶相开始出现。4.结合大量的实验结果,讨论了阳极氧化锆纳米管阵列的形成机理,初步提出它的形成模型。并对其光学性能和与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性能进行了测试。在激发波长为412nm时,光谱曲线中对应两个发射峰,发射峰的中心分别在442nm和465nm处。在二氧化锆表面成功的生长了羟基磷灰石材料,这种生物复合材料对骨关节替换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浅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浅低温组(H组)。I/R组和H组采用线栓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组拔除线栓后即刻向大鼠全身喷洒酒精行体表降温,维持直肠温度3
近年来利用TiB2的高强度、高硬度及其优异的高温性能制备耐磨涂层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关利用等离子喷涂、HVOF喷涂方法成功制备TiB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MMC)耐
本文在综述钛基金属和碳基复合材料表面生物活性改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HAp)涂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借助水热反应在溶
近年来,随着纳米银的广泛应用,其对环境的生态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含有纳米银的污水、雨水等进入污水处理厂后,纳米银与活性污泥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性能。因此本文以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纳米银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对水处理工艺的抑制作用及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来预测纳米银对水处理厂造成危害的可能。本文将模拟水处理系统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中(0mg/L、0.1mg/L
开展土壤环境中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是当今环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固相相互作用形成结合态残留是其主要的环境行为,决定了污染物之后的迁移转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双重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8周龄,体重215~2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双重打击致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双重打击致急性肺损伤+右美托咪定组(ALI+Dex组)和双重打击致急性肺损伤+右美托咪定+育亨宾组(ALI+Dex+Y组)。ALI组、ALI+Dex组和ALI+Dex+Y组通过胸部撞击-
目前国内外对Cd的污染研究是环境科学的热点之一,但关于Cd对农作物机体营养性指标的影响研究不多,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品质消费被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跨越式进步,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大气污染不仅会直接造成雾霾天气的形成,对人们的出行、生活造成很大困扰,更是对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PM2.5,在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中,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各方面的疾病,近几年,空气污染有着成为人体健康第一杀手的潜质,因此对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健
土壤砷污染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新疆奎屯垦区发现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该地区属于长期饮用高砷水引起的饮水型砷中毒,虽然通过改水后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