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几次大的考验,流动性过剩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到2008年下半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又面临着流动性不足及通货紧缩的风险。这些问题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重大挑战。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和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逐步得到演变和发挥。从最初的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到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作为控制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或减少金融机构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数量,从而改变货币乘数的大小,达到扩张或收缩信贷和货币供应的目的。 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中央银行通过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来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我国频频使用这一被称为“巨斧”的货币政策工具,成为央行最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探讨关于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政策有效性问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中许多现实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弄清影响存款准备金作用效果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从而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把握方向。 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同时包括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考察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同时本部分还介绍了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和定性分析提供衡量标准,它是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用计量方法对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存款准备金率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这这种协整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第四部分首先分析影响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如进一步完善现行存款准备金政策,建立二级准备金制度,改革我国存款准备金付息制度以及逐步调整我国准备金的资产结构等。
其他文献
学位
会议
学位
会议
学位
学位
期刊
会议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