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聚吡咯/天然纤维复合导电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xm8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以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CPUS)作为掺杂剂,制备聚吡咯/天然纤维复合导电材料。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并通过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其进行改性,将聚氨酯接枝到聚吡咯与天然纤维上,合成导电纤维,并将其抄造成导电纸。本课题主要内容如下:(1)改变亲水扩链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的含量,以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NMR)对CPUS的化学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表面张力仪、粘度仪及荧光光谱法等系统研究了MDEA用量对CPUS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流变性、胶束的尺寸、微极性和聚集状态的作用。TEM表明,CPUS胶束呈球形核壳结构。随着MDEA含量的增加,CPUS水溶液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最低值分别为39.54 m N/m和1.99 g/L,胶束的平均粒径和分布系数逐渐减小。当浓度低于cmc时,光散射强度较低且变化缓慢,当浓度高于cmc时,光散射强度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加。随着MDEA含量的增加,乳液粘度增加,胶束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假塑行为减弱。荧光光谱法表明随着CPUS浓度增加,I1与I3的比值从1.8减小到1.3,I338与I334的比值从0.5增大到1.7,表明胶束内部的微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芘探针进入到CPUS胶束内部。随着MDEA含量的增加,胶束微极性和形成难度先减小后增加。(2)改变KH550的含量,通过预聚体法合成了KH550改性阳离子水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KCPUS),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KCPUS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表面张力仪、粘度仪及荧光光谱法等系统研究了KH550用量对KCPUS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流变性、胶束的尺寸、微极性和聚集状态的作用。TEM表明,KCPUS胶束有粘连,有核壳结构。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KCPUS溶液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逐渐减小,其最低值分别为39.68 m N/m和1.32 g/L,胶束平均粒径及分布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当浓度低于cmc时,光散射强度较低且变化缓慢,当浓度高于cmc时,光散射强度呈现逐渐增长趋势,胶束聚集数逐渐增加。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乳液粘度增大。荧光光谱法表明随KCPUS浓度增加,I1与I3的比值从1.8减小到1.14,I338与I334的比值从0.45增大到1.64,表明胶束内部的微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芘探针进入到KCPUS胶束内部。(3)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CPUS2和KCPUS2分子已成功接枝到聚吡咯分子链上。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在纤维中的吸附行为表明随着电荷密度的增大,聚氨酯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降低。与原纸(NF)相比,SEM和AFM结果表明导电纸表面明显有聚吡咯。热重结果表明导电纸热稳定性稍有提高。通过测导电纸电阻率发现CF3和KCF3的导电性能较好,其电阻率分别为63 k??cm和5.6 k??cm。导电纸的力学性能结果说明其抗张指数较原纸明显变小。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双季杂交水稻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是否存在补偿效应,品种产量潜力与补偿力的关系,选择产量潜力好的超级稻品种早稻淦鑫203和对照品种淦鑫206,晚稻五丰优T025和对照品种昌优10号于幼穗分化前进行剪蘖(改变单株有效穗数)、抽穗期进行疏粒(改变单穗粒数)、扬花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改变结实率)等处理,分析了四品种不同处理下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花粉和柱头活力等
本文主要研究了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农药在水稻、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消解动态规律及其最终残留量,以期对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上的安全性使用进行评价,为制定该农药安全使用规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采用光催化法对水体中残留三唑醇农药降解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三唑醇农药在土壤、水和水稻中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丙酮提取,然后使用二氯甲烷对提取液进行萃取。萃取液浓缩
背景:LRR蛋白是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基序的蛋白,广泛表达于各种生物体中,参与许多生理过程并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免疫系统中,TLRs是研究最为清楚的一类LRR蛋白,人和小鼠中目前已经发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鳞翅目菜蛾科,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几乎在十字花科种植的地区都可能分布,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小菜蛾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繁殖速度快,对农药的抗性产生迅速,因此小菜蛾的防治难度很大。本文选用四种昆虫生长调节剂(氟虫脲、虱螨脲、灭幼脲、虫酰肼)对小菜蛾生长发育及化学生态方面产生的毒物兴奋效应进行研究。小菜蛾生长发育观察试验,使用四种昆虫生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