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临床发现多是晚期而使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目前认为,EOC易于转移及广泛播散的特点是造成其生存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过程均依赖于肿瘤血管的行成。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然而传统的化疗药物带来卵巢癌复发、耐药、生存率低下等问题。最近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肿瘤血管新生对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找抗肿瘤血管的药物可以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lphosphate,S1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膜鞘磷脂代谢产物,参与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是细胞内鞘磷脂代谢的关键激酶,能催化神经鞘氨醇Sph生成S1P,参与调控细胞内多条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S1P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的一个特殊配体,S1P可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同时兼具有第一信使及第二信使的功能。目前,已发现S1P受体(sphingosine-phoshate receptor,S1PR)有 S1PR1-S1PR5 共 5 种亚型。S1PR1-3广泛表达于各类细胞,而S1PR4-5主要存在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大量研究表明S1PR1-S1PR3对血管生成起调控作用。体外及体内试验均已证实,S1P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模型的血管生成中发挥调控作用,如肿瘤的血管新生、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缺血性损伤疾病中形成新生血管等过程。目前,S1P/S1PR通路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第一部分S1P及其受体在卵巢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研究S1P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S1PR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索S1P/S1PR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ELISA法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S1P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肿瘤组织中S1PR1、S1PR2、S1PR3及CD34、CD105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CD34和CD105染色计算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并进一步分析卵巢癌S1PR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MVD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1P浓度比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比Ⅰ-Ⅱ期S1P浓度显著升高(p<0.01);2.卵巢癌组织比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CD34和MVDCD105均显著增高(p<0.01),MVDCD34和MVDCD105与肿瘤FIGO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3.S1PR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残留灶≤1cm显著相关(p<0.05);4.S1PR3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01);5.S1PR2在卵巢癌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6.S1PR1表达与卵巢癌MVDCD34和MVDCD105显著相关(p<0.01),S1PR3表达与卵巢癌MVDCD34和MVDCD105 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S1P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浓度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卵巢癌组织中MVDCD34和MVDCD10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S1PR1、S1PR3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S1PR1高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S1PR3高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在卵巢癌组织中,S1PR1和S1PR3表达水平均与MVDCD34和MVDCD105呈正相关。第二部分S1P及其受体对卵巢癌细胞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研究目的:研究S1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促进管腔形成对卵巢癌细胞促微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检测S1P对卵巢癌细胞中相关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水平表达的影响,探究S1PR在卵巢癌细胞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在S1P诱导的癌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管腔形成实验检测S1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株(EA.hy926细胞)体外管腔形成的影响;2.qRT-PCR检测S1P对无血清培养基饥饿48小时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表达的影响;3.设计合成siRNA干扰序列基因沉默S1PR1、S1PR2和S1PR3,qRT-PCR检测S1PR基因沉默对S1P诱导的SKOV3细胞株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水平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1.S1P处理后的SKOV3、HO8910细胞培养上清液重悬EA.hy926,其管腔形成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2.S1P作用于SKOV3、HO8910细胞,IL-8、IL-6、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基因沉默SKOV3细胞中S1PR1和S1PR3,可显著降低S1P诱导的IL-8,IL-6,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而S1PR2基因沉默后IL-8,IL-6,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S1P可通过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促进管腔形成,表明S1P可能通过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的血管因子有IL-8、IL-6、VEGF。S1P作用于基因沉默S1PR的SKOV3细胞系,发现当S1PR1、S1PR3表达受到抑制时,IL-8、I-6、VEGF的表达水平下降,而基因沉默S1PR2,IL-8、I-6、VEGF的表达水平并未受到影响,表明在卵巢癌细胞系中S1P可能通过S1PR1\S1PR3发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第三部分SphK1及S1PR1/3对裸鼠卵巢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研究目的:探索SphK1及S1PR1/3在裸鼠腹腔转移瘤模型中对卵巢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方法:建立裸鼠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模型,并设立SKI-Ⅱ组(SphK1抑制剂)、VPC23019组(S1PR1/3拮抗剂)与对照组(PBS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腹腔转移瘤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VDCD34和 MVDCD105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SKI-Ⅱ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起抑制作用(p<0.01),并且对肿瘤MVDCD34和MVDCD105起抑制作用(p均<0.01);2.VPC23019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起抑制作用(p<0.01),并且对肿瘤 MVDCD34 和 MVDCD105 起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而通过抑制SphK1或S1PR1/S1PR3均可抑制卵巢癌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S1P/S1PR通路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