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氨醇-1-磷酸(S1P)及其受体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由于临床发现多是晚期而使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目前认为,EOC易于转移及广泛播散的特点是造成其生存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过程均依赖于肿瘤血管的行成。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及术后化疗为主,然而传统的化疗药物带来卵巢癌复发、耐药、生存率低下等问题。最近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肿瘤血管新生对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寻找抗肿瘤血管的药物可以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lphosphate,S1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膜鞘磷脂代谢产物,参与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进而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是细胞内鞘磷脂代谢的关键激酶,能催化神经鞘氨醇Sph生成S1P,参与调控细胞内多条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S1P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GPCR)的一个特殊配体,S1P可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其同时兼具有第一信使及第二信使的功能。目前,已发现S1P受体(sphingosine-phoshate receptor,S1PR)有 S1PR1-S1PR5 共 5 种亚型。S1PR1-3广泛表达于各类细胞,而S1PR4-5主要存在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大量研究表明S1PR1-S1PR3对血管生成起调控作用。体外及体内试验均已证实,S1P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模型的血管生成中发挥调控作用,如肿瘤的血管新生、胚胎时期的血管发生、缺血性损伤疾病中形成新生血管等过程。目前,S1P/S1PR通路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第一部分S1P及其受体在卵巢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目的:研究S1P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S1PR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索S1P/S1PR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ELISA法检测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S1P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卵巢肿瘤组织中S1PR1、S1PR2、S1PR3及CD34、CD105蛋白的表达水平,根据CD34和CD105染色计算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并进一步分析卵巢癌S1PR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MVD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卵巢癌患者血清中S1P浓度比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比Ⅰ-Ⅱ期S1P浓度显著升高(p<0.01);2.卵巢癌组织比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CD34和MVDCD105均显著增高(p<0.01),MVDCD34和MVDCD105与肿瘤FIGO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3.S1PR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残留灶≤1cm显著相关(p<0.05);4.S1PR3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01);5.S1PR2在卵巢癌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6.S1PR1表达与卵巢癌MVDCD34和MVDCD105显著相关(p<0.01),S1PR3表达与卵巢癌MVDCD34和MVDCD105 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S1P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浓度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卵巢癌组织中MVDCD34和MVDCD10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S1PR1、S1PR3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S1PR1高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显著相关,S1PR3高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在卵巢癌组织中,S1PR1和S1PR3表达水平均与MVDCD34和MVDCD105呈正相关。第二部分S1P及其受体对卵巢癌细胞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研究目的:研究S1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促进管腔形成对卵巢癌细胞促微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检测S1P对卵巢癌细胞中相关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水平表达的影响,探究S1PR在卵巢癌细胞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机制在S1P诱导的癌细胞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管腔形成实验检测S1P作用于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株(EA.hy926细胞)体外管腔形成的影响;2.qRT-PCR检测S1P对无血清培养基饥饿48小时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HO8910)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表达的影响;3.设计合成siRNA干扰序列基因沉默S1PR1、S1PR2和S1PR3,qRT-PCR检测S1PR基因沉默对S1P诱导的SKOV3细胞株促血管生成因子分泌水平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1.S1P处理后的SKOV3、HO8910细胞培养上清液重悬EA.hy926,其管腔形成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2.S1P作用于SKOV3、HO8910细胞,IL-8、IL-6、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基因沉默SKOV3细胞中S1PR1和S1PR3,可显著降低S1P诱导的IL-8,IL-6,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而S1PR2基因沉默后IL-8,IL-6,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S1P可通过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促进管腔形成,表明S1P可能通过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的血管因子有IL-8、IL-6、VEGF。S1P作用于基因沉默S1PR的SKOV3细胞系,发现当S1PR1、S1PR3表达受到抑制时,IL-8、I-6、VEGF的表达水平下降,而基因沉默S1PR2,IL-8、I-6、VEGF的表达水平并未受到影响,表明在卵巢癌细胞系中S1P可能通过S1PR1\S1PR3发挥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作用。第三部分SphK1及S1PR1/3对裸鼠卵巢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研究目的:探索SphK1及S1PR1/3在裸鼠腹腔转移瘤模型中对卵巢癌组织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方法:建立裸鼠卵巢癌腹腔转移瘤模型,并设立SKI-Ⅱ组(SphK1抑制剂)、VPC23019组(S1PR1/3拮抗剂)与对照组(PBS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腹腔转移瘤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VDCD34和 MVDCD105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SKI-Ⅱ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起抑制作用(p<0.01),并且对肿瘤MVDCD34和MVDCD105起抑制作用(p均<0.01);2.VPC23019对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起抑制作用(p<0.01),并且对肿瘤 MVDCD34 和 MVDCD105 起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而通过抑制SphK1或S1PR1/S1PR3均可抑制卵巢癌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S1P/S1PR通路有望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率高,并且增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终末期肾脏病发病风险,造成巨大社会负担。如何防止急性肾损伤向慢性肾脏病转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NOD]-like recepto
逐次逼近式(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SAR)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具有功耗低、面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和工业测量等对ADC采样率要求不高的领域。而近些年来,由于工艺技术的改进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使得SAR ADC成为高速ADC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中等精度的高速SA
目的:组织工程气管为长段气管重建提供了良好的修复材料,极大程度改善了长段气管缺损(或狭窄)患者的预后,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但目前基于静电纺丝和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气管存在诸多问题,构建过程耗时长,常用的含有TGF-β3的软骨诱导体系效率低,所得软骨细胞表型不稳定。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小分子化合物Karotogenin(KGN)预处理与TGF-β3常规诱导进行结合,以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效率,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控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β-catenin作为传递该信号的核心分子,其蛋白稳定性受到精密调控。一旦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成员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调控紊乱,过量的β-catenin就会累积,最终促进细胞恶性增殖。许多癌症,尤其是结肠癌,已经被证明是由于过度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导致的。因此,通过特异性降解β-caten
植物病害的自动识别对我国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快速高效的识别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植物病害对农业从业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针对植物病害图像识别问题,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可以以端到端的方式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和更高的识别效率。本文以深度学习方法为基础,引入动态领域自适应方法来解决植物病害图像识别任务中样本数据量少的问题,引入基于Transformer的细粒度识别方法来解决同类植物不同病害之间难以识别的问题。本
样本失衡困扰目标检测任务良久,目标检测任务中的样本失衡包含了正负样本失衡、难易样本失衡、小目标与大、中目标失衡等。目前,针对正负样本失衡和难易样本失衡,诸多目标检测任务已经做了很好的实践,例如Faster RCNN的RPN结构、Retina Net的Focal Loss从不同角度降低了正负样本失衡和难易样本失衡的影响。小目标在训练总样本中的占比小,导致了小目标与大、中目标间的损失失衡,使得检测模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基于位置的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室内定位技术在医院远程看护、资产管理、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室内定位技术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在室内定位使用的技术中,蓝牙低功耗技术(Bluetooth Low Energy,BLE)因其低成本、功耗低且定位精度较高的特点成为研究热点。而现有的定位方案难以在定位精度和成本之间取得较好平衡。本文综合考虑定位精度和系统成本
近年来,由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水平井勘探开发需求日益升级,迫切需要提高随钻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测井技术以满足生产需求。然而,目前国内外的随钻方位电磁波电阻率测井方法远探测及前视能力不足,无法达到石油工业实际工程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随钻远探测及前视电磁波测井方法研究,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本文首先基于随钻远探测及前视电磁波测井理论,提出了快速汉克尔变换及有限元素法两种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正演模拟研究,
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进程的推进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渗透,电网运营主体将趋于复杂多样化,信息类型将趋于异构多源化。态势感知技术是提高电网“感知预测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的关键。但现有的电网态势感知体系在量测信息准确度评估、不确定性因素预测、柔性资源潜力挖掘、多元用户互动能力评估等关键环节均难以满足智能配电网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国网“三型两网”战略的制定将伴随着泛在电力物联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传输对总线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行传输技术的发展受到了时序同步困难、信号偏移严重,抗干扰能力弱以及设计复杂度高等一系列问题的阻碍。与并行传输技术相比,以SerDes(Serializer,De-serializer)系统为代表的串行传输技术的引脚数量少、扩展能力强、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而且能提供比并行传输更高的带宽,因此现已广泛用于嵌入式高速传输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