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鼠HS-RRI后不同时间点的肾功能、组织病理、间质DC变化特点以及TanⅡA对肾损伤的作用和机理。 方法:本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休克组、复苏3h组、复苏6h组、复苏12h组、复苏24h组、复苏48h组、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组及PEG组,共11组。采用单侧颈动脉放血,MAP维持40mmHg达3h,随后回输全部失血和1倍无菌生理盐水以制备HS-RRI模型。观察复苏后各组的BUN、SCr和尿量的变化、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DC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再观察腹腔注射TanⅡA高、中、低3个剂量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与复苏组比较。 结果:休克末,大鼠失血量占总血量的60.42%。复苏后3h、6h的BUN和3h的SCr与其他复苏组的差异显著,但低于休克组,并于复苏后12h、6h先后恢复正常;大鼠复苏后尿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组间差异显著。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再灌注后肾组织损伤以24h最明显,但低于休克组,48h时肾组织已基本恢复正常。间质DC也具有同样的变化规律,但休克组低于其他各组。复苏后间质DC分布与组织损伤存在正相关。TanⅡA能降低BUN、SCr和改善肾组织损伤,并对DC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以低剂量组最佳;TanⅡA调节DC的免疫活性与改善组织损伤存在正相关;对大鼠尿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HS-RRI以复苏后3h的肾功能受损最重,复苏后24h的肾组织损伤最明显、间质DC分布最广;DC参预了复苏后肾组织的损伤;尿量随复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多。TanⅡA具有肯定地改善肾功能及肾组织损伤、调节间质DC分布的作用,以低剂量最佳;TanⅡA调节DC的免疫活性是其作用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