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城市的发展,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停车问题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城市交通中的重点和难点。北京市停车问题一方面表现在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有车一族面临无处停车的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表现在由于车辆停放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道路空间,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不断受到排挤,路权受到侵害,在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和隐患。路内停车作为城市停车系统的一部分,功能定位为路外停车的一种补充,在近几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仍将存在。路内停车的优缺点突出,在对待路内停车问题上,不能盲目扩大路内停车供给,也不能简单地完全限制。道路内停车空间是有限的,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路内停车,并尽可能减少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影响,保护自行车、行人的交通空间,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高效、科学地处理好路内停车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论文从路内停车的基本特性入手,针对城市核心区、中心区、外围区的不同特点,分别对路内停车功能进行定位,并明确其优劣性。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观测、摄像观测等调查手段,掌握北京市的路内停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北京市目前路内停车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些问题又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规划、管理、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研究方面,本文首先从北京市目前路内停车设置的位置入手,找出停车与动态交通的冲突所在。通过实际调查,确定路内停车对动态交通干扰影响的主要因素,利用交通流理论,建立无机非分隔的形式下的路内停车对机动车车速的影响模型与延误模型;对于有机非分隔带的路内停车设置,重点研究对非机动车交通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计算以及调查数据,提出路内停车的定量设置依据。在路内停车设置方法研究方面,提出了城市路内停车设置原则与技术流程,对路内停车设计的设计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路内停车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不同地区用地特征、交通条件、停车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在路内停车设置形式上有所体现。本文对现有道路横断面型式中路内停车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分别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几种新的横断面布置形式,以期更加合理、集约地利用有限的道路空间,并减少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干扰。本文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特定的路内停车设置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得出在有机非分隔带形式下,将路内停车带设置在左侧的形式优于设置在右侧的形式结论;并对无机非分隔带情况下,在不同饱和度条件下,设置路内停车带前后机动车道的延误进行了比较。在规划与管理方面,本文基于停车的特性分析,对路内停车进行供需分析,提出路内停车控制规模分析思路。依据路内停车的特性、功能定位等提出路内停车规划的原则。基于博弈论理论,对城市路内停车政策进行分析。对北京市路内停车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国内外先进的路内停车管理经验,从管理机制、管理手段、收费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管理对策与建议。最后,进行成果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