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问题对于经济学的挑战是通过两方面体现出来的:一是R&D、教育、知识产权贸易等方面新进展,说明现代生产出现了新的情况;二是20世纪全部经济学成就中的“知识悖论”,即“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不为经济学所研究的知识”。试图解决“知识悖论”的努力都沿袭了生产函数方法和要素核算思路,没有成功。本文的工作是希望通过基本思路的创新探索解决“知识悖论”的方法,这条思路的中心是由“知识要素论”转向“知识生产论”。要解决知识问题,必须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中的知识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知识和知识活动过程开始,指出:知识自然演进的过程转换为现代社会生产的过程,是经济学中知识问题的起源。在更一般的意义上,社会生产本质上是知识的生产。知识生产发展到现代商品生产的阶段,知识问题才突出出来。本文的核心模型是从运用成本曲线描述知识生产开始的,在水平的边际成本线、双曲型平均成本线的基础上,通过需求-成本分析,论证了知识生产的剩余生产本质,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机制。知识生产的剩余是通过价格下降的市场扩展实现的。核心模型具有普遍意义,并不依赖于交换经济。运用基本模型分析产业经济和整体经济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知识生产者行为和产业组织,讨论了知识生产价格变动的规律、知识生产条件下产业组织理论方面创新和垄断的“新冲突”;然后讨论知识生产的宏观经济问题,与均衡分析形成鲜明对比。根据知识生产模型,三种基本发展战略是:创新战略、模仿战略和模仿式创新。在社会经济知识化进程中,宏观政策的目标应当从盯住均衡转向促进创新,产业组织政策的中心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问题的核心是自由。知识生产研究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学应当定义为“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性”的科学,价值理论、制度分析、经济史等应当在新基础上重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