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辞》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它突破了《诗经》的四言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其英译研究却相对滞后于其他经典作品。
本研究尝试运用翻译美学来探讨卓振英英译的《楚辞》。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似”和“神似”作为美学的命题之一,在中国翻译理论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翻译美学融入到《楚辞》英译研究,是可行的也是有意义的。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法。首先回顾了前人对《楚辞》英译的研究,继而概述了翻译美学及“形似”和“神似”这对美学命题;接着分别从押韵、节奏和诗行三方面对卓振英译的《楚辞》进行“形似”的解读;并从意象、意境和情感对其英译《楚辞》进行“神似”的解读。同时本研究也选取了其他译家的《楚辞》译本作为比较分析对象。本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描述译者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形似”和“神似”,而且探讨了译者在翻译中采取哪些方法以实现“形似”和“神似”。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卓振英通过还原法、调序法、延伸法、换字法实现译文押韵:通过调序法、换字法、缩略法、标点法再现原文节奏;通过音节缩略、以短代长、信息转移、短语代句、句型转换、活用下义词实现样式的形似。同时,卓通过直译、意译、英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来翻译意象;通过移情传达原文意境;通过使用反问句、语气词、感叹句和修辞方法再现原文感情。
从卓译中可以看出“以诗译诗”是可行的,而且是应该要做到的。如果把中国古诗译成散文,那么外国读者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古诗。在翻译中,要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翻译无定法,只有灵活使用,加上不断地推敲,才能最大化地再现原文的“形似”和“神似”。本研究旨在揭示汉诗英译的方法,以对从事中国诗歌翻译的译者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