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的信息化浪潮对中国工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发展动力,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选择。但中国之大,国内各省、区之间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差异显著,以地区为对象探讨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课题以福建省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关键技术选择与技术发展战略问题,以期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本课题首先定性分析了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发展的相关关系,以及技术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动因,新型工业化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推动,应有较之传统工业化而言更加强大、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以专家调查法和相关矩阵法相结合的方法体系,从同产业内技术之间和技术与不同产业发展的相关程度出发,编制技术-技术矩阵和技术-产业发展矩阵,遴选出26项技术组成的两级关键技术群,其中一级关键技术10项,是对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均具有明显支持作用,带动性强的技术;二级关键技术16项,是与同产业内不同技术的相互关系大,其发展能较好带动产业内其它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以便在资源有限,国内外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有选择地发展关键技术,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对福建省新型工业化和技术发展的计量经济分析,模拟得出: 增加技术发展的资源投入能直接带来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单纯增加自主研究开发不利于城市化率和信息化率的提高,单纯增加技术引进支出则会增加资源的消耗,不利于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增加技术引进投入或单纯增加自主研究开发的投入都难于支撑福建省新型工业化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增加技术发展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增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工业整体规模,虽然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绝大部分指标的改善,但单纯扩大工业整体规模,而忽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步发展,却不利于信息化率的提高,效果也不理想。只有在扩大工业整体规模(这里指加大工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增加技术发展资源投入(这里指增大自主研究和技术引进投入),使各种投入保持一定比例增长,这样的技术发展战略才有利于全面提高福建省新型工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