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①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它和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具有一致性,和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可以理解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已经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定义和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理论,作为观念形态存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被物质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所承载、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存在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先导。因此,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但是,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在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为题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不仅可供借鉴的有分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还必须首先从概念界定、概念厘清开始,首先要重点研究"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然后才能进入"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本文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为根本出发点,而且需要学习、借鉴、继承文化学的、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本文除导论部分外,正文由六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是综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的学术源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范畴,但是它又是文化学的研究内容,具有学科交叉的研究特征。而文化学的研究历史久远,因此本部分先从文化学的相关研究开始综述文化的概念界定、文化的本质探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综述文化理论界对文化载体的认识。在第二节中,本文开始梳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方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模式--"存在--意识"模式,这些理论内容将直接指导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研究。然后,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其中包括马克思认为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的基本认识,和文化具有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世界性和民族性、意识形态性和超意识形态性等特点。在第三节,本文梳理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研究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的传播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包括传播学对于符号和媒介的认识,传播学中的媒介情境理论、媒介依赖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意见领袖"理论。  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概念界定并进行特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就是能够承载、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并且能够被人们感知的客观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观念内涵的承载、传递必须具有对应性、具有社会性是判定一个客观存在是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根本尺度。按照这一内涵和尺度,符号化了的"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制度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制度载体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客观性和主观性、承载性和传递性、保真性和异化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所具有的一般文化载体都具有的共性特征。受众的广泛性、载体的开放性、异化的最低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  第三章主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价值和类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存在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先导,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存在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呈现个体存在和集群存在两种形态。根据承载、传递的方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存在方式对受众的不同作用,本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分成四类:告知型载体、约束型载体、感染型载体、强化型载体。这四类载体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但是具体的文化现象如何分类却并不容易,经常呈现的状态是它们可能同时归属于不同的载体类型。  第四章主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的当代境遇。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环境,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追求效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尊重受众。社会阶层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主体变化的重要表现,它所带来的具体问题是党员成分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的挑战;工人、农民社会地位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的挑战。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中国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全球化削弱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承载性,例如"同志"一词的内涵已在使用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全球化冲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的存在空间。网络传播是新型的传播方式,它具有时间的即时性、容量的海量性、主体的多元性、方式的交互性、目的的失控性,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技术含量,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开拓网络虚拟世界。  第五章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原则和经验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在建设中必须遵循服务性与本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孕育和探索阶段,形成和完善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在几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中的主要经验是:根据实践需要,不断推进载体建设;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建设载体;遵循文化规律,有序推进载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的主要启示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待进一步坚持;约束型载体对观念内涵的传递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通过文化自觉建设载体的举措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六章主要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建设的推进措施。首先要从尊重受众的视角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大众化。推进告知型载体大众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大众化的基本措施。具体的推进措施包括:推进告知型载体大众化,发挥告知型载体的中介作用,推进三类载体的大众化,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其次是通过激发文化自觉意识,推进社会精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化,包括增强社会精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认同、外在践行和提炼先进典型等具体措施。第三是推进强化型载体强化功能发挥正常化。第四是推进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化,推动重大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化和正确处理这些重大事件的做法是一致的,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来处理这些重大事件。第五是通过制度整合,推进制度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载体化。这种制度整合,可以通过事件驱动来推动,也可以由政府主动推动来完成。
其他文献
在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基本工具的信息时代,研究网络侵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网络侵权行为在构成要件上与一般侵权行为并无差别,不是一种特殊侵权行为,但是,网络的虚拟
两会刚刚结束,我国各地政府便进入了更为务实的实践阶段.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节能建筑管理办法》正在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据业内人士透露,2005年,上海节能建材的市场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王羲之和一群文人士大夫、政客、将军会于兰亭,流觞曲水,极尽雅事之兴,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其中“之”字,字字笔法不同,各逞姿态,极尽书法之美。
杨之光,又名焘甫,男,汉族,1930年10月生于中国上海,广东揭西人。1949年入广州艺专及南中美院,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曾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浴日图》《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
智能家居是一种物联网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融入我们的传统建筑。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正在
期刊
在信息社会,信息统治正逐步发展成为社会治理的常态。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信息的教育传播能否被接受或者被认同,关键在于信息的表达形式是否得到认同,继而信息所蕴含的意义能否得到
地板作为家庭装修的主要装饰材料以及在装修中的地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挑选高雅、亲和风格的同时,人们对于地板的环保性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环保指标也愈加的看重.在鱼龙
该文以山西兆丰电解铝改扩建工程采空区勘察与治理设计为例,依据勘察结果,对拟建场地存在的采空区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了多孔、多序次、多充填的注浆治理方法
目的了解新乐市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各医疗机构传染病
在素描教学中,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仅仅注重学生绘画技术及规律的传授,忽略和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下,素描教学工作只有不断注重创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