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示历史时期移民垦殖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是区域开发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环境变迁史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新方法的使用,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在田野调查时所获取家谱等新资料,从清代的开发措施、外来移民的迁入、垦殖拓荒,外来作物传播的影响等方面系统梳理了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垦殖活动,对这一时期澧水流域的经济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文第一章首先说明了选题的缘起以及论文写作的意义,其次简要回顾了当前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该问题研究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再次阐明了论文拟采取的研究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本章最后一节系统梳理了清代以前澧水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历史沿革、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清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历代中央王朝对澧水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的开发规模较小,主要是在县治周边地区,广大山区主要处于土司或卫所控制之下。澧水流域中上游由于处在较为偏远的武陵山区,内地移民很难迁入,因此这种开发方式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论文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清代澧水流域移民垦殖的背景、过程和表现。清代澧水流域的移民始于康熙年间,但当时规模不大。“改土归流”以后,中央王朝废除了土司制度和卫所制度,加强了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实施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开发。移民的迁入对澧水全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迁入的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的膨胀使有限的土地不堪重负。论文第三章集中论述了移民垦殖对澧水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政府开发管理的无序,在澧水中上游山区毁林开荒,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当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在下游的澧阳平原地区,由于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大兴围垸,致使暴雨来时行洪不畅,洪水经常冲决堤坝,给下游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本章最后一节总结了清代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经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围绕土地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国家山地开发政策与生态建设这两个问题进行论述。并期望本文能为当今的澧水流域乃至武陵山区的生态建设与生态修复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