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毒性杂质指某些能够对遗传物质(DNA、染色体)造成损害的外源性物质,又称遗传毒性杂质。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基因毒性危险识别,研究目标杂质是否会对遗传物质造成伤害,进而减小暴露风险。2018年7月,浙江华海药业引发的“缬沙坦事件”轰动整个制药行业,暴露出国内相关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对于基因毒性杂质的评估策略仍存在较大缺陷。祸不单行,继而国际上更多种类的基因毒性杂质在更多的药品中被检测出,各国监管部门提出,相关企业和研发单位有责任开发、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检测基因毒性杂质。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作为此次事件的最主要研究对象,被定义为具有较高致癌性的物质,因此应对药品中此类杂质进行严格的控制,但亚硝胺类化合物很少存在于自然界,其前体物亚硝酸盐和胺类却很常见,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反应生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因此也应对亚硝酸盐进行研究与控制。本文使用现代色谱和质谱联用分析技术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IC(离子色谱)法,对厄贝沙坦中NDMA、NMBA、NDEA、NEIPA、NDIPA、NDBA等6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及其前体物-亚硝酸盐进行分析,分别开发了检测方法,保证药品的安全可靠。本文第一部分使用离子色谱法,对厄贝沙坦中的亚硝酸盐进行分析。利用离子色谱分析无机阴离子的特异性对亚硝酸根进行分析,采用萃取分离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选择了合适的萃取溶剂及稀释剂,选用Dionex IonPac AS18离子色谱柱后对柱温、流速、淋洗液浓度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保证了检测的灵敏度及分析效率,并作了方法学验证,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本文第二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厄贝沙坦中6种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使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正离子模式。用针泵进样确认6种杂质的定性与定量离子对,并选择最优的去簇电压(DP)、碰撞电压(CE)、雾化气(GS1)、碰撞气(CAD)等质谱参数以及柱温、流速、流动相及梯度条件等色谱参数,保证检测的灵敏度与专属性。作了方法学验证,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能够满足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