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男女在社会行为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她们崭露头角,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上个世纪末,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潮传入我国,在制度上促进了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但在现实生活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意识仍然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并潜在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针对这种矛盾的现实状况,媒介是如何反映的呢?大众媒介作为现实的反映,是如何构建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的?其所构建的形象是否真实客观?本文通过分析本土媒介—《重庆时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关注媒体到底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性别与媒介”研究的理论渊源。“性别与媒介”研究在国外起源较早,但在我国,这一领域的探索却是近20年内的事情。笔者发现,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肯定的态度,认为女性报道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够代表女性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够反映女性的权益;另一种态度则截然相反,认为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经常展现传统的女性角色,造成女性形象单一化、刻板化等问题。第二章将所选取的新闻文本中涉及的女性按年龄分为:女童、少女、青年、中年和老年五个阶段,并对各年龄段的女性形象特点进行归纳和小结。在将文本中的女性在性别角色和性别气质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后,发现《重庆时报》社会中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确实存在刻板化模式倾向。随后的第三章,就对《重庆时报》社会新闻在女性形象塑造上存在成见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归纳总结:《重庆时报》社会新闻在塑造女性形象上存在宣扬传统的家庭模式,忽视女性的双重压力;以“貌”取人,忽略女性本身的工作能力;追求猎奇,缺少人文关怀;对女学生群体的误读;推卸责任,追求卖点等五个方面。为力求取样能真实地反映情况,笔者还对同为都市报的《南方都市报》中的部分新闻样本进行了抽样分析,分析后发现,即使位于开放较早、受众文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南方都市报》同样存在性别歧视现象。那么《重庆》时报的类似情况不足为奇。最后,笔者得出结论:《重庆时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状况存在差异,确实存在性别刻板成见,各个年龄层的女性形象也存在模式化的特点。在深入分析塑造此种女性形象的原因后,文章最后探讨了大众传媒应如何均衡两性报道,做到责任媒体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