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体动力学优化液体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液体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动态分析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液体在体内的分布、排泄的时间过程,为临床合理的液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择期手术病人40例,按照血液稀释的方法和时机随机分成四组:组Ⅰ(n=10):麻醉诱导前输注乳酸林格液(LR)30ml/kg;组Ⅱ(n=10):麻醉诱导后10min输注LR 30ml/kg;组Ⅲ(n=10):麻醉诱导前先采血,采血量为10ml/kg,采血完毕后输入LR 30ml/kg;组Ⅳ(n=10):麻醉诱导后10min采血,采血后输注LR 30ml/kg。四组均为恒速液体输注,并持续30min。在输液前及以后的90min每5min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每10min的尿量、总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数据。(2)犬20只,每只犬随机参加两次研究,先随机分成二组(CL组、CG组)。CL组:输注LR 30ml/kg;CG组:输注血定安溶液(Gelatin)10ml/kg。这两组作为未失血对照组,对照组实验完成后犬饲养一周,对应地把CL组的犬作为BL组,CG组的犬作为BG组,BL、BG组先经动脉放血,使MAP下降30%并维持60min,然后分别输注LR 30ml/kg、Gelatin 10ml/kg。各组液体均为恒速输注,并持续30min。开始输液时及以后90min每5min测定Hb及Hct,并记录每10min的尿量、总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数据。(3)犬20只,每只犬随机参加两次研究,先随机分成二组(CL组、CG组)。CL组:输注LR 30ml/kg;CG组:输注血定安溶液(Gelatin)10ml/kg。这两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实验完成后犬饲养一周,对应地把CL组的犬作为LL组,CG组的犬作为LG组,LL、LG组经中心静脉注射LPS 250μg/kg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再分别输注LR 30ml/kg、Gelatin 10ml/kg,各组液体均为恒速输注,并持续30min。开始输液时及以后90min每5min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每10min的尿量、总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数据。 用液体动力学数学模型和物质守恒定律处理数据,获得结果。 结果:(1)组Ⅱ、Ⅲ、Ⅳ病人容量增加、容量扩张效力、液体保留率显著高于组Ⅰ,其中组Ⅳ升高更为显著(P<0.05)。组Ⅳ的V、Kr、V1、、Kt显著比其他组小(P<0.05)。(2)CG、BL、BG组的V、Kr显著小于CL组,BL组的V1、Kr、Kt、尿量显著低于CL组(P<0.05)。BL、BG、CG组在输液结束时的容量增加显著大于CL组,BG、CG组容量扩张效力显著大于BL、CL组,BL组容量扩张效力又显著大于CL组(P<0.05)。(3)CG、LG组的V和Kr显著小于CL、LL中文摘要组,LL组的V显著大于其他组,LG组V和Kr显著大于CG组,比组的V,、VZ和KL显著大于CL组(P<0.05)。LG、CG组输液结束时的容量扩张、容量扩张效力显著大于LL、CL组,其中LL组的容量扩张、容量扩张效力最小,LL组外周容量增加显著大于其它各组,LG组的外周容量增加显著大于CG组(P<0.05)。 结论:液体动力学和物质守恒定律分析表明(1)麻醉后血液稀释效力高且心脏负担轻,等容量血液稀释比高容量血液稀释效力高且心脏负担轻。(2)失血性休克时晶体溶液的效力增加,晶体溶液仍可作为失血性低容量时液体复苏的选择。 (3)内毒素性休克时晶体溶液的效力和胶体溶液的效力都降低,而晶体溶液降低更为明显,晶体溶液不适合作为内毒素性休克时液体复苏的选择,而胶体液可作为内毒素性休克时液体复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