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新动力,是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然而,科技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单纯地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在科技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为凸显。如何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仅仅依靠市场对科技创新资源的调节配置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作用摆到了首要日程。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实践经验,发现美国等一些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众多领域推动了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就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而言,国家层面出台的导向性政策法规已经成为影响科技创新的最核心因素,能够发挥科技创新的导向与规制作用,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我国在一些重要创新领域过度依靠外部技术,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缓慢,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与规制作用,制度层面尚无法与其他国家科技创新相匹敌。为进一步深入挖掘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制约机理,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国家科技创新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上,从而有效解答这一问题。基于此,积极探讨我国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以及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心,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具体而言,本文开展了以下相关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并回顾了2005-2015年我国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据此,运用R语言对近20年来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文本预处理,进一步得到了性质导向和内容导向的聚类结果。基于性质聚类结果,本文采用文本挖掘和数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我国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过程;基于内容聚类结果,构建了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与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后给出了完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