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展,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在我国,由于交通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出行需求的不断提高,交通碳排放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三大来源之一。而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不同交通模式的结构状态,并在出行距离、出行频率等影响下共同决定了城市交通碳排放水平。因此,低碳出行是我国交通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对于低碳出行行为模式,为什么有些人未能或不愿意去实施?影响城市居民低碳出行行为模式的深层次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有待深入调研和系统研究,也是本文的研究动机和出发点。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低碳出行研究现状之后,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的基础理论,构建低碳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梳理影响低碳出行行为的心理特征因素,引入个人属性、情景变量等新的解释变量形成城市居民低碳出行行为的理论模型;以实地调研、网络调查等形式收集东部地区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相关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低碳出行行为影响因素效应水平及其作用路径,为促使城市低碳出行行为模式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两类低碳出行行为(主动性、习惯性)的建模与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城市居民的低碳出行行为因居民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家庭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家庭拥有小汽车的数量在低碳出行行为上的差异显著。(2)城市居民个体心理特征因素通过低碳出行意愿作用于低碳出行行为,对低碳出行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通过低碳出行意愿间接地作用于低碳出行行为;主观规范部分通过低碳出行意愿间接作用于习惯性低碳出行行为,部分直接作用于习惯性低碳出行行为;利己主义责任归属对低碳出行意愿和低碳出行行为的作用不显著。(3)部分情境因素对低碳出行意愿作用于习惯性低碳出行行为的路径有调节效应,即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碳政策发展力度对低碳出行意愿作用于习惯性低碳出行行为的路径起调节作用,低碳技术发展程度和低碳信息影响力度对其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基于以上的结论,本文从个体心理因素和外部情景等方面为城市低碳交通的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