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文化作为学科的灵魂,是保持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学科文化培育及其创新是大学突破传统格局、不断发展的源泉所在。如何对学科文化进行培育和创新是大学学科文化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参考已有研究,根据文化母体结构和学科的特性,筛选并确定学科文化的四大核心要素为:学科知识和信仰体系、学科知识和信仰体系创立和传承者、学科思维和语言方式、学科教学与研究习惯。学科文化的形成,首先要具备学科知识和信仰体系,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是教学和科研等外力作用于知识的形成机制—感性和知性在综合与演绎等认识活动的推动下互为转化—来实现知识的增殖。学科信仰体系的确立是从学科基本信念、价值观、偶像信仰以及学科感情的培养等方面实现的。知识与信仰体系创立与传承者是学科文化的主体,对他们的培养是分别采用不同手段实现对创立者的造就,对骨干传承者的传、帮、带,以及对学科普通成员的基本素质的锻炼。同时,提出对普通成员中有望成为骨干或者新学科创始人的具体培养办法。学科语言是学科文化的标记,本文认为学科语言的使用受到学科创立者和传承者的素质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学科语言就要提高学科主体的素质、加强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国度相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科教学与研究习惯是学科文化的存在样式,具有稳定性,对学科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在学科的学术活动中逐渐养成和获得。但是,原有的知识、观念、方法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结合模式常常以惯性与定势而本能地阻挠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创新,学科要发展就打破原有的习惯势力。鉴于学科教学与研究习惯是学科思维方式的外化,所以这种创新就从学科思维方式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