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在以汉语作为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中,语音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的。声调作为汉语重要的特点,既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在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实习一年期间,担任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口语、读写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对汉语声调掌握有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单字调发音准确,但两个音节连读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出现。因此,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以西北师范大学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汉语双字调发音样本为实验语音材料,对其发音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并提出教学建议。全文共6章。第1章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章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实验设计。分两个部分:实验说明和实验过程。实验说明介绍了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以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32个《新HSK三级词汇大纲》中的常用词为实验语料,采用Adobe Audition软件进行录音采样,运用Praat软件进行语音分析,然后将基频数值录入Excel,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出T值。实验过程详细介绍了基频数据的采集、测量以及处理,并制作出声调格局图和分布图。第3章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实验分析。包括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的调类分析和调类组合的分析。调类分析是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作前、后字时发音情况的分析,调类组合分析是对阴平+X、阳平+X、上声+X、去声+X的发音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双字调发音的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即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偏误的排序:阴平>上声>阳平>去声。第4章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发音偏误分析。介绍偏误理论,并从汉语声调的复杂性、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和个人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偏误成因。第5章初级阶段东干留学生双字调教学的建议。根据对偏误的分析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教学建议。第6章结语。整体分析总结本研究所得的结论,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