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排便障碍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排便障碍提供辨证依据。方法:1、经统一培训后,对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患者进行筛查。共纳入帕金森病病例174例,去除缺失、离群值、逻辑错误数据合格病例为102例,年龄在40-90岁,其中帕金森病排便障碍患者合格病例44例,非排便障碍患者合格病例58例,进行横断面调查。2、根据病例调查表,利用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全面涵盖调查表上的所有数据。在数据录入前,检查病例是否完整,有无缺失页,编码与研究病例接收记录是否一致。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为了保证课题顺利开展和调查质量,对每一个环节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定临床研究操作者手册、调查表填写说明,召开培训会,对病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临床信息的采集、量表的测评进行专业培训,严格标准,做到准确、完整地填写调查表,并经过一致性培训,合格者参与病例调查。通过望、闻、问、切采集四诊信息,采用帕金森病证候量表(PD-PES-13)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计量资料描述其均值、标准差,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使用频数、百分率或构成比表达,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Pearson相关,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pearman相关。各种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设为p<0.05。结果:1、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以髓减积分数值为最高,其次为肝风和气虚积分数值;而阳虚、血虚及阳亢积分数值较低。2、两组间中医症候出现频率比较,排便障碍组中各证候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风(72.72%)、髓减(63.63%)、气虚(52.27%)、阴虚(52.27%)、肾虚(43.18%)、脾虚(43.18%)、内热(38.63%)、阳亢(25.00%)、痰浊(20.45%)、血虚(13.63%)、阳虚(11.36%)、血瘀(9.09%)。非排便障碍组中各证候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风(75.86%)、髓减(58.62%)、气虚(55.17%)、肾虚(48.27%)、阴虚(41.38%)、内热(37.93%)、痰浊(25.86%)、阳虚(20.69%)、脾虚(17.24%)、阳亢(15.52%)、血虚(13.79%)、血瘀(8.62%)。经卡方检验,帕金森病患者中,排便障碍患者脾虚比例高于非排便障碍患者(p=0.004)。3、 帕金森病排便障碍患者中,髓减证与H&Y分级呈正相关(p=0.012)。4、帕金森病排便障碍患者中,髓减证、肝风证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积分具有相关性(P分别为0.023、0.009)。结论:1、脾虚对伴发排便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存在影响。2、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排便障碍患者髓减证逐渐加重。3、随着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积分升高,帕金森病排便障碍患者髓减证和肝风证逐渐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