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煤变质序列及其对深部过程演化的响应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煤盆地煤化作用对深部过程耦合和响应事件-时间序列的厘定是研究盆地有机烃源岩生烃、聚气、成油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分析盆地动力学背景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关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形成、演化与盆地煤变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以沁水盆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盆地煤化作用及其深部过程演化的事件-时间序列,并将煤化作用放入地球深部不同圈层相互作用的框架内,对沁水盆地煤变质序列与深部过程演化的耦合关系和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沁水盆地煤化作用具时空不均一性。沁水盆地晚古生代煤至三叠纪末期,受沉积作用控制在深成变质作用下达气肥煤变质阶段,煤镜质组反射率R0等值线的平面展布继承中下三叠统沉积地层的分布特征;至中侏罗世末期,盆地南北两端近东西向的R0等值线平面分布基本成形,其时代下限为早侏罗世,盆地中部R0等值线展布方向较三叠纪末期出现异常;至早白垩世末期,盆地中部近南北向的R0等值线分布成形,其时代下限为晚侏罗世,盆地煤化作用于早白垩世末期结束,最终形成现今的煤变质格局。2、沁水盆地不同部位软流圈体系不同。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后,于三叠纪末期自鄂尔多斯块体南部沿NNE向向山西地块北部形成一个软流圈上涌通道,并在北纬38°一线与石炭纪-二叠纪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后形成的深部流上涌带汇聚;侏罗纪-白垩纪,受太平洋板块俯沖碰撞的影响,软流圈甚至地幔流分别沿阳泉、平顺一带自东向西与三叠纪末期形成的软流圈通道相连通,深部活动达到峰值;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使得沁水盆地北部构造体制发生转变,深部活化爆发系列火山活动。3、沁水盆地煤化作用与深部过程存在时空耦合和响应关系。将沁水盆地煤变质序列放入深部过程演化序列中发现:三叠纪,沁水盆地深部处于正常活动期;自三叠纪末期开始,深部活动受板块俯沖碰撞影响,在中侏罗世末期以前软流圈分别于沁水盆地南北两端和中部部分地区上涌,同时来自华北东部自东向西移动的深部流于盆地南北两端土涌叠加。受深部活动控制,沁水盆地南北两端晚古生代煤变质格局于中侏罗世末期已基本成形,同时中部煤变质格局出现异常;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沁水盆地中部在再次活化的深部过程控制下煤变质格局成形,而盆地南北两端深部活动一直持续至早白垩世末期,最终沁水盆地于早白垩世末期深部活动减弱,现今煤变质格局定型。4、沁水盆地存在时空不均一的岩石圈改造/减薄。受扬子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欧亚板块的影响,沁水盆地深部软流圈整体上涌,可能在热/化学侵蚀作用下导致岩石圈减薄;岩石圈减薄的时代下限可能为三叠纪末期,于晚侏罗-早白垩世达到峰值,最早结束于晚白垩世。
其他文献
高碉沟为一条老泥石流沟,在2011年7月暴发了大规模泥石流,其发生频率相当于50年一遇泥石流,根据现场调查泥位和堆积面积等计算其一次泥石流过流总量为3.76×104m3,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出物为2.02×104m3,冲出物质铺满了大部分原有堆积扇并淤埋部分居民建筑,造成堆积扇上居民无家可归。勘查显示物质来源主要为沟体两侧崩滑体和沟道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潜在威胁着沟口堆积扇28户102人的生命财
降雨诱发滑坡机理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工程界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水分在土体中运移规律尚未查明,非饱和理论的尚不成熟,使其也成为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然降雨条件下滑坡的易发
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东北部,是一个呈北西向延伸的狭长山间盆地。为了研究三塘湖盆地断裂及构造特征,本次研究通过对盆地重磁力数据的处理,得到该区的解析延拓异常图、水平导数异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发展力度,西南地区机场建设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这些机场都具有高填方、高地震烈度、气候条件差、
当前,常规测井项目难以有效评价复杂岩性储层,主要原因在于组成矿物的元素没有唯一解,复杂矿物元素的类型在测量上存在困难。本文基于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研,首先简要介绍
在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领域,信号的稀疏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理想的信号分解方式应该根据信号的特点,自适应选择基函数来分解信号,这对于具有时域和频域局部化特
温室大棚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调控温室内气候环境,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了作物的反季节种植,提高了作物的质量及生产效率。传统温室的生产管理,大部分以人
时频分析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非平稳信号,该方法能够描述信号的频谱等统计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近代涌现了很多时频分析方法,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余热作为热源的热管型分离式发生器,以其节能环保的优点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增强传热,在热管中填充了泡沫金属。但是,泡沫金属的填充量对传热效率影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