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将患儿母亲新鲜初乳滴注在口腔颊黏膜内部作为一种免疫治疗手段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喂养进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住院时间长短及对患儿体重增长情况的影响,进而评价初乳口腔滴注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于吉林省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生体重<2500克、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及是否能提供患儿母亲新鲜初乳分为两组,能提供者为观察组,不能提供者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母亲在年龄、分娩方式、分娩次数、以及围产期是否患有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在性别、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是否有机械通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统一规格的1ml无菌注射器,每次操作前抽取患儿母亲鲜初乳0.2 ml,每侧颊粘膜滴注初乳0.1ml,使初乳均匀地分布在颊黏膜、上颚、牙龈、舌等口腔黏膜处。对照组则除不进行初乳口腔滴注外,两组患儿其余治疗、护理方法一致。比较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喂养进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总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患儿体重增长情况有无差异。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开始经口喂养胎龄与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与时间、达到全胃肠内营养胎龄与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住院时间天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开始胃肠内营养、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体重、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滴注有利于早产儿推进喂养进程、降低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