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过度通气下对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研究容积-二氧化碳波形(Vcap)衍生参数—分钟呼出二氧化碳量(VCO2)和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 CO2kg-1),两个指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能否不受过度通气干扰,准确的反映心肺复苏(CPR)质量和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OSC)。
方法:试验纳入12只3-4月龄长白猪,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心室诱颤建立CPR模型,经过无处理阶段4分钟后,设置5分钟的洗脱期予以标准心肺复苏。洗脱期结束后,动物连续进行2个复苏阶段。第一阶段模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仅予以标准胸外按压及呼吸支持,动物以随机顺序经历4种通气方式(包括1种正常通气方式及3种过度通气方式)。第二阶段模拟高级生命支持,以前一阶段的最后一种通气方式予以通气,继续CPR10分钟或至动物获取ROSC后停止实验。实验过程中采集动物基线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Vcap相关衍生参数数据。
结果: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中,广义线性分析发现不同的通气方式对VCO2、VCO2kg-1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而PETCO2受通气方式和冠脉灌注压影响较大(P<0.05)。PETCO2的均值±标准差随分钟通气量的增加(单独增加呼吸频率(RR)或单独增加潮气量)而下降(P<0.05)。VCO2、VCO2kg-1在三种RR水平所致的过度通气中,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74)。VCO2、VCO2kg-1在两种潮气量水平所致的过度通气的组件比较中,2倍潮气量过度通气下两个指标数值最高,与正常通气、3倍RR的过度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二阶段中,12只动物中有7只成功获取ROSC。应用ROC曲线对两个指标预测成功获取ROSC的能力进行比较,两个指标此方面性能均优于PETCO2(0.80 vs.0.71)。
结论:在CPR动物模型过度通气设置下,VCO2及VCO2kg。1在反映心肺复苏质量和预测ROSC方面的表现均优于PETCO2。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自主循环恢复;容积-二氧化碳波形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二、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正常通气下对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 CO2kg-1)在稳定的通气状态下能否准确反映心外按压质量,比较两个参数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能力。
方法:实验纳入12只3-4月龄长白猪,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心室诱颤建立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经过无处理阶段4分钟后,设置5分钟的洗脱期予以标准心肺复苏(CPR)。洗脱期结束后,动物连续进行2个复苏阶段,整个实验过程采取相同的通气设置。第一阶段模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动物以随机顺序经历3种按压质量(包括高质量、中等质量及低质量按压)。第二阶段模拟高级生命支持,所有动物均采用高质量按压,继续CPR10分钟或至动物获取ROSC后停止实验。实验过程中采集动物基础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Vcap相关衍生参数数据。
结果:在实验第一阶段中,广义线性分析提示不同按压质量对PETCO2、VCO2kg-1、AoP、RAP、CBF均有显著影响,但对CPP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按压质量的提高,PETCO2及VCO2kg-1也随之升高,不同按压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ETCO2、VCO2kg-1和血流动力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实验第二阶段中,PETCO2和VCO2kg-1在预测ROSC方面具有类似的能力,两者AUC均为0.97;使用Youden指数公式计算最佳临界值,当PETCO2取17.5mmHg时,敏感性为0.89,特异性为1.00;当VCO2kg-1临界值取2.06时,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1.00。
结论:在CPR动物模型正常通气设置中,PETCO2及VCO2kg-1均能较准确的反映按压质量,两个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两个指标均能较准确的预测ROSC。
目的:研究容积-二氧化碳波形(Vcap)衍生参数—分钟呼出二氧化碳量(VCO2)和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 CO2kg-1),两个指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能否不受过度通气干扰,准确的反映心肺复苏(CPR)质量和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OSC)。
方法:试验纳入12只3-4月龄长白猪,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心室诱颤建立CPR模型,经过无处理阶段4分钟后,设置5分钟的洗脱期予以标准心肺复苏。洗脱期结束后,动物连续进行2个复苏阶段。第一阶段模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仅予以标准胸外按压及呼吸支持,动物以随机顺序经历4种通气方式(包括1种正常通气方式及3种过度通气方式)。第二阶段模拟高级生命支持,以前一阶段的最后一种通气方式予以通气,继续CPR10分钟或至动物获取ROSC后停止实验。实验过程中采集动物基线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Vcap相关衍生参数数据。
结果:在实验的第一阶段中,广义线性分析发现不同的通气方式对VCO2、VCO2kg-1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而PETCO2受通气方式和冠脉灌注压影响较大(P<0.05)。PETCO2的均值±标准差随分钟通气量的增加(单独增加呼吸频率(RR)或单独增加潮气量)而下降(P<0.05)。VCO2、VCO2kg-1在三种RR水平所致的过度通气中,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74)。VCO2、VCO2kg-1在两种潮气量水平所致的过度通气的组件比较中,2倍潮气量过度通气下两个指标数值最高,与正常通气、3倍RR的过度通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二阶段中,12只动物中有7只成功获取ROSC。应用ROC曲线对两个指标预测成功获取ROSC的能力进行比较,两个指标此方面性能均优于PETCO2(0.80 vs.0.71)。
结论:在CPR动物模型过度通气设置下,VCO2及VCO2kg。1在反映心肺复苏质量和预测ROSC方面的表现均优于PETCO2。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术;自主循环恢复;容积-二氧化碳波形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二、容积-二氧化碳波形衍生参数在正常通气下对心肺复苏质量及预后监测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每分钟每千克体重呼出二氧化碳量(V CO2kg-1)在稳定的通气状态下能否准确反映心外按压质量,比较两个参数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能力。
方法:实验纳入12只3-4月龄长白猪,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实验设计。心室诱颤建立心肺复苏动物模型,经过无处理阶段4分钟后,设置5分钟的洗脱期予以标准心肺复苏(CPR)。洗脱期结束后,动物连续进行2个复苏阶段,整个实验过程采取相同的通气设置。第一阶段模拟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动物以随机顺序经历3种按压质量(包括高质量、中等质量及低质量按压)。第二阶段模拟高级生命支持,所有动物均采用高质量按压,继续CPR10分钟或至动物获取ROSC后停止实验。实验过程中采集动物基础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Vcap相关衍生参数数据。
结果:在实验第一阶段中,广义线性分析提示不同按压质量对PETCO2、VCO2kg-1、AoP、RAP、CBF均有显著影响,但对CPP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按压质量的提高,PETCO2及VCO2kg-1也随之升高,不同按压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ETCO2、VCO2kg-1和血流动力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实验第二阶段中,PETCO2和VCO2kg-1在预测ROSC方面具有类似的能力,两者AUC均为0.97;使用Youden指数公式计算最佳临界值,当PETCO2取17.5mmHg时,敏感性为0.89,特异性为1.00;当VCO2kg-1临界值取2.06时,敏感性为0.82,特异性为1.00。
结论:在CPR动物模型正常通气设置中,PETCO2及VCO2kg-1均能较准确的反映按压质量,两个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两个指标均能较准确的预测RO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