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域纳污能力是基于对流域污染物迁移规律、排污方式、水文特征进行充分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保护管理需求确定的管理控制目标。它是环境保护与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水域纳污能力的大小与研究水体的水文资料密切相关,因此,水域纳污能力具有动态的特征。 水域纳污能力作为一种资源,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又具有一般自然资源的特点。对某一区域的水质、纳污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确定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依据,也是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依据。所以,开展水域纳污能力研究,确定流域水域纳污能力,是制定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以及促进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同步发展的基础。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研究区域水质现状分析及污染源调查。以国家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对渭河流域陕西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对排入渭河的主要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找到了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COD和氨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中主要水质断面的监测资料,分水期进行了水环境质量评价,并且分析了水质变化的趋势。 (2)制定不同尺度的设计水文条件。由于河流水文过程具有时间动态变化的特征,制定了年尺度-最枯月排频、分水期-水期排频、月尺度-逐月排频三种情况作为水文设计条件。依据渭河各水文站1951-2010年60年逐月水文资料,点绘经验频率曲线,可得90%、75%与50%三种设计保证率下不同情况的流量值,在50%保证率水量条件和丰水期考虑污染负荷中面污染源的影响。结果分析得出,采用月尺度水文条件计算河流纳污能力,可以得到各个月份的纳污能力,体现出了纳污能力的动态性,因此更加符合实际。 (3)建立纳污能力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模型选择不当导致缩小或过分夸大水体纳污能力,进而造成不利于水资源保护的局面,将一维稳态条件下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3种模型,即段首控制模型、标准模型和考虑取水、面源及未知污染源的模型(简写ACU)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段首控制模型,适用于对水质要求高、经济发达、污染治理能力强的地区,或水质较好的源头地区;在ACU模型纳污能力计算中,试图全面考虑进入流域水环境系统的污染源,包括流域面源或者非点源,因此当可以获得足够的数据时,ACU模型更加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