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开采量管理控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由于全国各地水资源重度紧缺,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导致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过度开发地下水不但会打破生态平衡,而且会严重威胁到百姓健康用水问题和工农业发展问题,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衡量地下水储量并控制地下水开发对社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是刻不容缓的,本文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石,选取了泾惠渠灌区展开地下水开采量管理控制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划分了研究区地下水控制性关键水位埋深。根据灌区多年的地下水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泾惠渠灌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划定出蓝线水位埋深HL为14.4 m;上红线水位埋深HS H为7.2 m;下红线水位埋深HXH为26.0 m;上缓冲水位埋深HS为8.0 m;下缓冲水位埋深HX为25.0 m。(2)估算了研究区不同降雨频率年内地下水可开采量。把研究区划成七个分区,分别选取了降雨频率为20%的丰水年、50%的平水年、75%的枯水年和95%的极枯水年四个典型频率年,计算出:20%的丰水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4070.22万m3/a;在50%的平水年内为13532.90万m3/a;75%的枯水年和95%的极枯水年地下水储水量值为负值,按照水资源开采原则,减小开采系数,得出近期75%频率年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268.70万m3/a;近期95%频率年内地下水可开采量为7852.90万m3/a。(3)对研究区各分区进行了不同频率年内开采利用程度评价。在保证率为20%的丰水年时,ⅠA区、ⅡA区、ⅡB区属一般超采区;ⅠB区属于潜力区;ⅡC区、ⅢB区、Ⅳ区属于采补平衡区。在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时,ⅠA区、ⅡA区、ⅡB区属于一般超采区;ⅠB区、ⅡC区、ⅢB区、Ⅳ区属于采补平衡区。在保证率为75%的枯水年时,ⅠB区属于采补平衡区;ⅡB区、ⅡC区、ⅢB区、Ⅳ区属一般超采区;ⅠA区和ⅡA区属于严重超采区。在保证率为95%的极枯水年时,ⅠB区、ⅢB区和Ⅳ区属于一般超采区;ⅠA区、ⅡA区、ⅡB区和ⅡC区属于严重超采区。研究区地下水在丰水年和平水年时具有一定的开采空间,地下水可开采量相对丰富,在枯水年和极枯水年时,地下水采补失衡现象普遍。(4)对研究区各分区设置了开采量管理方案。泾阳分区处于疏干区,应紧急管理;三原分区处于安全区;富平分区处于疏干区,应紧急管理;阎良分区处于安全区;高陵分区处于将要疏干区,应主动管理;临潼分区处于浸没区,应紧急管理,在对各分区开采量进行管理时,以各分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程度和评价指标为协同依据。(5)在研究区建立智能化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并确定了监测管理流程。通过设置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获得各分区地下水实时水位,以红线水位和蓝线水位为指标及时研判评价区所属的管理分区和等级,并设置管理目标,同时制定各分区开采方案并及时调整相应的开采量。
其他文献
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是区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土壤及其黄土母质犹如巨大的土壤水库,其水分调蓄功能能有效缓解降水不均所导致的旱情,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因此了解土壤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于合理、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推进区域粮食生产与林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陕西省长武县王东沟小流域为例,通过整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定2019-2020年冬春旱季前后不同地形和利用方式下0-6 m深度土
当前黑土区复合侵蚀基础理论研究仍相对匮乏,有关冻融-风力-水力叠加驱动的复合侵蚀研究鲜有报道,严重影响了黑土侵蚀治理决策的制定。据此,本研究利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风洞试验以及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合土壤性质测定、土壤表面形态观测以及坡面水流水力学和水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冻融、风力和水力叠加作用对黑土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初步阐明了冻融、风力和水力叠加驱动的坡面侵蚀过程机理,丰富了黑土区复合侵蚀
露天采矿造成规模和数量巨大的弃土弃渣排土场,成为矿区独特显著的地貌景观之一。平台-边坡系统是排土场的基本地貌单元,平台经车辆反复碾压导致土表致密、平坦,边坡坡面陡峭,结构松散易蚀。排土场平台径流汇集量大且急促,常常导致边坡发生细沟甚至剧烈的切沟侵蚀,造成矿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但目前关于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的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仍十分薄弱。研究排土场平台-边坡系统侵蚀演化过程和侵蚀产沙规律,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不断加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其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和流域径流输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因此,针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搜集获取纸坊沟流域1938-2020年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流域出口水文站实测降雨、径流、输沙等数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扰动地面和弃土弃渣工程堆积体,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景观破损与人为水土流失。众所周知,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对环境危害的程度明显大于农耕地,相比其土壤侵蚀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成为目前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一般情况下工程堆积体在短时间内搬运处置难度较大,亟需采取快速的防护措施,在其坡面种植草被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手段
植物功能性状是显著影响植物体定植、存活、生长和死亡的一系列植物属性,能够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植物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反映了植物在资源获取与分配中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内陆盐沼湿地是一种生态水文过程特殊、环境高度异质的湿地生态系统,赖草(Leymus secalinus)是广泛分布于内陆盐沼湿地的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对赖草资源配置及功能性状权衡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盐生植物在
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必须符合一般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质的规定性,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取向,符合幼儿发展及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且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必须系统化。构建幼儿园亲自然课程的目的是克服当今幼儿生命成长与自然的区隔。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凸显的是幼儿个体成长过程中的自然品性,强调回归自然、尊重生命、贴近生活和释放灵性。幼儿园亲自然课程应从"情""行""力"三方面进行实践,具体表现为
太阳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光合作用的伴生产物,与基于反射率的植被指数相比,它能够提供更加直观反映与植被光合作用相关的信息,为光合固碳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测量方式。通过近红外波段(Near-infrared Reflectance,NIR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
本文研究一类Holling Ⅱ型Rosenzweig-MacArthur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性态.首先,对于常微分方程模型,分析平衡点的稳定性,且以狩猎捕食者的死亡率与食饵的净增长率之比为分支参数,给出Hopf分支存在的条件.其次,对于弱耦合反应扩散模型,分析正平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会产生Turing不稳定性,并在正常数平衡点不稳定的情形利用不动点指标理论建立非常数正解的存在性.然后,
本文研究带双曲正切功能反应和恐惧因子的Rosenzweig-MacArthur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的动力学性态.对于局部系统,给出平衡点的细致分类、分支分析并讨论极限环的存在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没有恐惧因子的情形下,系统出现双稳现象.这表明捕食者的捕获效率比食饵对捕食者的恐惧更能稳定系统.对于反应扩散系统,我们考虑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正平衡点和分支周期解的Turing不稳定性、Hopf分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