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海陆架环流控制的悬浮物输运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att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悬沙输运是研究海洋沉积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海洋环境研究的热点。海洋中各种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会使泥沙进行起动、搬运、沉降、再悬浮、再搬运的循环运动。这对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海底地形演变以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悬沙输运的研究是泥沙运动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悬沙输运是研究沉积物输运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多年月平均的悬浮物通量对黄东海悬浮物的季节变化和净沉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陆架环流控制下悬浮物的输运、沉积和黄东海典型泥质沉积区的形成机制。还利用了最新的现场观测数据重点分析了冬季南黄海悬沙跨陆架通道区域的悬沙输运过程。黄东海悬浮物沉积和侵蚀的计算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显著沉积可以从沿岸区域延伸至离岸100m水深区域,如济州岛西南泥区,它被认为是黄东海唯一一个全新世中陆架沉积中心。悬浮物沉积和侵蚀具有年际循环已经被大家认同,黄东海夏季河水带来的悬浮物主要聚集在内陆架特别是毗邻河口的区域,到了冬季这些悬浮物会被输运到中陆架和外陆架区域。通过对悬浮物通量矢量场的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长期输运过程和济州岛西南泥形成的主要原因都是受陆架环流的影响。冬季,携带高悬浮物浓度的黄海沿岸流水沿着长江堆向东南流动,和黄海暖流在长江堆东南端相遇,二者相互剪切形成了东海冷涡,从而加剧了悬浮物的聚集,最终形成了济州岛西南泥。由悬浮物通量场计算得到的陆架环流控制的悬浮物沉积速率在济州岛西南泥区域为0.51mm a-1,在跨陆架通道为0.45 mm a-1,在黄海中央泥区域为0.04mm a-1,在长江口区域为3.62 mm a-1,在浙江外海海域为3.83 mm a-1,这些计算结果都与各自的实际测量结果相吻合,由此可以说明悬浮物长期输运主要是由陆架环流控制。根据CS2站(位于南黄海跨路架输运通道区域)2015年1月连续21天的座底ADCP现场观测资料,进行低通滤波后计算得到冬季南黄海跨陆架环流的垂向结构及其悬浮物通量。冬季,北向季风对CS2站海域的余流影响显著,表明冬季风对跨陆架通道区域的悬沙输运过程也有重要作用。运用悬沙通量分解机制法对悬沙通量进行分解,发现CS2站海域的悬沙输运主要由T1和T3项组成,其中以T1项最大,说明环流对该海域悬沙输运起主导作用。比较平流输运项T1+T2和潮泵输运项T3+T4+T5,平流输运项全为负值而潮泵效应项有正值也有负值,说明潮泵输运项比平流输运项变化大。计算得到CS2站单宽净悬浮物通量为74.76g/s,月输运量约为200ton/m,假设该通道的宽度约100km,则月净送量约为20百万吨,完全可以满足东海冷涡泥的生长沉积需求。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婚案件越来越多,离婚财产分割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法院在具体审理案件过程中,要秉着坚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
<正>古代的宇宙概念中"宇"指四方上下的中间空域(空间),"宙"指古往今来的持续过程(时间)。因此"宇宙"一词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现代更多是把"全部天体的体系"、"天地万物的
<正>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烧砖,是一项利国利民、变废为宝、开发能源的战略措施。本成果的主要技术关键为:把城市生活垃圾变成制砖原料的制造和处理。即原型城市生活垃圾经2~3年
近年来,风能和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能源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能源,在得到快速、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能源面临的重大难题—消纳能力不足。介绍在电力输送、综合消纳等问题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是它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被"的主要用法是做名词和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
房山云居寺因珍藏佛教大藏经而著称,有"北京敦煌"的美.它在中国佛教史和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以房山石经刻石书风视觉形式演变为研究对象,对房山石经镌刻的认识过
1954~1957年间,在国家高层认识到需要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讲话后,理论界就中国人口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重要理论问题上基本达成
荷花,在国人眼中,是高洁、美丽的象征,是清雅脱俗的代表,是品质高贵的化身。7月21日,由上海敏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协办的美丽华漕&#183;荷塘悦色
目的以精神合并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该次以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精神合并糖尿病足患者90例作为研究的
《女仙传》是中国道教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典籍,但其书究竟作于何时、作者何人,却众说纷纭,似难定论。今天传世所见《女仙传》的内容主要保存于《太平广记》、《三洞群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