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世界各国严峻的流行形势迫切需要研制出安全有效的预防性艾滋病疫苗。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免疫策略需要在合适的动物模型中进行评价。
SIVmac239恒河猴模型是经典的艾滋病动物模型,在国外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的探索研究。我国科学家对SIVmac239中国恒河猴模型研究也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研究多侧重于静脉、粘膜的一次大量攻毒基础之上。本研究参照HIV性传播自然感染剂量范围,选用SIVmac239连续升高的3种剂量直肠粘膜途径感染两只恒河猴,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特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只中国恒河猴经2×101TCID50和2×102 TCID50病毒滴度2次攻击45d后,经检测均未建立系统性感染,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均为阴性;第3次2×103TCID50病毒滴度攻击后,M296猴表现出典型的系统性感染特点,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恒河猴直肠粘膜感染研究,探索引起系统性感染的病毒阈值水平与机体病毒、免疫学之间相关性,为我国艾滋病粘膜疫苗等生物制剂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模型构建思路。
包含中国HIV-1 CRF07_BC主要流行株基因CCR5嗜性的致病性SHIV/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在基于中国HIV-1主要流行株设计的艾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评价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SHIVCHN19感染性分子克隆是由SIVmac239的5’-PVP-1质粒与3’-pCHN19质粒构建而成。之后经过连续四代传代形成毒力增强的SHIVCHN19P4。本研究将SHIVCHN19P4在中国恒河猴体内快速传代。经过两代连续猴体传代后,通过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发现SHIVCHN19P4病毒在猴体传代过程中表现出病毒毒力进一步增强的特点。然后我们将毒力表现最强的恒河猴G0603V病毒分离出来,进行序列分析,寻找其毒力增强的原因,并制备出SHIVCHN19P4中国恒河猴传代适应株,命名为SHIVCHN19P5。本研究课题为进一步建立C亚型SHIV强毒株/中国恒河猴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研究C亚型HIV-1流行株致病特点以及预防性粘膜疫苗和杀微生物剂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课题评价了两株由香港大学研制的包含SIVmac239病毒的gag,pol和env基因的DNA疫苗和非复制性痘苗天坛减毒株艾滋病疫苗(MVTT-SIVgpe)。本课题采用MVTT-SIVgpe/pSIVgpe联合免疫的策略免疫4只中国恒河猴,并选用4只中国恒河猴做为空载体对照组。免疫后,检测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HIV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和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分别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联合免疫疫苗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较强,但是HIV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较弱。该疫苗用于研究艾滋病疫苗在恒河猴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对揭示人用疫苗的作用机理以及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研究CD8+T细胞体内对病毒作用,本研究将进入艾滋病感染潜伏期的四只恒河猴使用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M-T807敲除体内CD8+T细胞,之后通过病毒载量、CD8+T细胞绝对数、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等研究敲除后CD8+T细胞敲除与病毒载量走势的关系以及敲除前后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CD8+T细胞敲除后21d四只恒河猴病毒载量均发生了反弹,但峰值较低,持续时间也较短,敲除前后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差异较小。本研究使用CD8+T细胞体内敲除抗体能够选择性去除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的CD8+T细胞,有助于我们研究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和慢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的复制和病毒的致病机制。
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恒河猴直肠粘膜感染研究,确认了HIV性传播过程中的病毒剂量效应关系;通过SHIVCHN19P4在中国恒河猴体内适应性传代研究发现病毒毒力增强,并制备出SHIVCHN19P4中国恒河猴传代适应株-SHIVCHN19P5;通过MVTT-SIVgpe/pSIVgpe联合免疫4只中国恒河猴后检测发现,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较强,HIV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较弱;使用cM-T807抗体敲除进入艾滋病感染潜伏期的四只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发现四只猴外周血CD8+T细胞被完全敲除,病毒载量发生发弹,且敲除前后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差异较小。
SIVmac239恒河猴模型是经典的艾滋病动物模型,在国外已经进行了二十几年的探索研究。我国科学家对SIVmac239中国恒河猴模型研究也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研究多侧重于静脉、粘膜的一次大量攻毒基础之上。本研究参照HIV性传播自然感染剂量范围,选用SIVmac239连续升高的3种剂量直肠粘膜途径感染两只恒河猴,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特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只中国恒河猴经2×101TCID50和2×102 TCID50病毒滴度2次攻击45d后,经检测均未建立系统性感染,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均为阴性;第3次2×103TCID50病毒滴度攻击后,M296猴表现出典型的系统性感染特点,并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通过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恒河猴直肠粘膜感染研究,探索引起系统性感染的病毒阈值水平与机体病毒、免疫学之间相关性,为我国艾滋病粘膜疫苗等生物制剂有效性评价提供新的模型构建思路。
包含中国HIV-1 CRF07_BC主要流行株基因CCR5嗜性的致病性SHIV/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在基于中国HIV-1主要流行株设计的艾滋病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评价中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SHIVCHN19感染性分子克隆是由SIVmac239的5’-PVP-1质粒与3’-pCHN19质粒构建而成。之后经过连续四代传代形成毒力增强的SHIVCHN19P4。本研究将SHIVCHN19P4在中国恒河猴体内快速传代。经过两代连续猴体传代后,通过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发现SHIVCHN19P4病毒在猴体传代过程中表现出病毒毒力进一步增强的特点。然后我们将毒力表现最强的恒河猴G0603V病毒分离出来,进行序列分析,寻找其毒力增强的原因,并制备出SHIVCHN19P4中国恒河猴传代适应株,命名为SHIVCHN19P5。本研究课题为进一步建立C亚型SHIV强毒株/中国恒河猴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研究C亚型HIV-1流行株致病特点以及预防性粘膜疫苗和杀微生物剂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持。
本课题评价了两株由香港大学研制的包含SIVmac239病毒的gag,pol和env基因的DNA疫苗和非复制性痘苗天坛减毒株艾滋病疫苗(MVTT-SIVgpe)。本课题采用MVTT-SIVgpe/pSIVgpe联合免疫的策略免疫4只中国恒河猴,并选用4只中国恒河猴做为空载体对照组。免疫后,检测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HIV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和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分别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联合免疫疫苗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较强,但是HIV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较弱。该疫苗用于研究艾滋病疫苗在恒河猴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对揭示人用疫苗的作用机理以及艾滋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了研究CD8+T细胞体内对病毒作用,本研究将进入艾滋病感染潜伏期的四只恒河猴使用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M-T807敲除体内CD8+T细胞,之后通过病毒载量、CD8+T细胞绝对数、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等研究敲除后CD8+T细胞敲除与病毒载量走势的关系以及敲除前后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CD8+T细胞敲除后21d四只恒河猴病毒载量均发生了反弹,但峰值较低,持续时间也较短,敲除前后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差异较小。本研究使用CD8+T细胞体内敲除抗体能够选择性去除中国恒河猴艾滋病模型的CD8+T细胞,有助于我们研究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和慢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的复制和病毒的致病机制。
综上所述,本课题通过模拟HIV性传播感染特点进行恒河猴直肠粘膜感染研究,确认了HIV性传播过程中的病毒剂量效应关系;通过SHIVCHN19P4在中国恒河猴体内适应性传代研究发现病毒毒力增强,并制备出SHIVCHN19P4中国恒河猴传代适应株-SHIVCHN19P5;通过MVTT-SIVgpe/pSIVgpe联合免疫4只中国恒河猴后检测发现,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较强,HIV特异性结合抗体滴度较弱;使用cM-T807抗体敲除进入艾滋病感染潜伏期的四只恒河猴体内CD8+T细胞,发现四只猴外周血CD8+T细胞被完全敲除,病毒载量发生发弹,且敲除前后IFN-γ/分泌性T细胞免疫反应差异较小。